|
|
養豬場廢水處理工藝
主要構筑物及其設計參數
調節池:工藝尺寸為6.0mx6.0mx4.2m,有效容積144m3。
沼氣池(厭氧接觸池):工藝尺寸為5.0mx5.0mx8.0 m,有效容積1750 m3,3座,COD容積負荷為1.7?2.0 kg/(m3*d)。
接觸氧化池:工藝尺寸為12.0mx8.0mx3.0m, 有效容積200m3。
初沉池:工藝尺寸為3.0 mx3.0 mx5.5m,有效容積45 m3。
二沉池:工藝尺寸為3.0mx3.0 mx5.5 m,有效容積45m3。
氧化塘:面積2000 m2,水深1m,新建養豬場污水處理設備工藝總有效容積為2000m3。
5分鐘時,大的礬花沉降至底部,小礬花在溶液中上部,并有逐漸沉降的趨勢。5分鐘至30分鐘,可能形成較大礬花的細小礬花沉降下來,大的絮凝體在底部壓縮形成絮凝層,上清液逐漸清澈,中部有少量的無法沉降的細小絮凝體;基本上絮凝沉降就是這樣一個過程。
1 廢水來源及水質
集約化養殖基地,主要以養殖為主,年出欄1萬余頭。廢水豐要包括尿、部分糞和舍沖洗水,另外還有生活區所產生的生活污水。原每日排放的高濃度污水約150m3,原工藝設計以該水量進行設計,設計進水水質及排放標準如表1所示。處理出水要求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二級排放標準。
離子型有機絮凝劑,即能改變顆粒表面電荷,又能起橋鏈作用,引起絮凝。新建養豬場污水處理設備工藝如聚丙烯酰胺(也稱3絮凝劑)。用于加速濃密池精礦的快速沉降。從而降低精礦含水,較少金屬流失。
2 原廢水處理工藝
2.1 原工藝流程
原廢水處理工藝為沼氣池+生物接觸氧化池+氧化塘工藝,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本工藝為典型的養殖廢水處理工藝,廢水經厭氧接觸法(沼氣池)處理后去除大部分COD、SS,之后進入好氧生物接觸池進行好氧生化處理,經兩次沉淀后進入氧化塘講行自然處理,之后排放。
厭氧接觸法是厭氧活性污泥法的一種類型,具有話用范圍廣、工藝穩定、緩沖能力較強以及消化池能夠保持較高的污泥濃度和有機物去除效果較好的特點;好氧接觸法生物固體量多,水流完全混合,故對水質水量的驟變有較強的話應能力,較為話合對厭氧出水講行處理;氧化塘工藝是藻菌共生體系,藻類在氧化塘中光合作用能夠提高溶解氧濃度,強化好氧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因此從理論上而言本工藝是較為可行的方法。若按正常水質水量及工藝參數運行,基本可滿足排放要求。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適宜住宅小區、醫院療養院、辦公樓、商場、賓館、飯店、機關、學校、、 水產加工廠、牲蓄加工廠、乳品加工廠等生活污水和與之類似的工業有機廢水,如紡織、啤酒、造紙、制革、食品、化工等行業的有機污水處理,主要目的是將生活污水和與之相類似的工業有機廢水處理后達到回用水質要求,使廢水處理后資源化利用。
養豬場廢水處理方法可簡單地歸納為物理處理法、物理化學處理法、化學處理法和生物處理法,應用zui廣泛的是生物處理法,還能防止固體物質對設備造成堵塞,有很好的脫氮除磷效果?;谠摲椒ǖ纳鲜鰞炘叫?,使該法在國內外的有機廢水處理中,養豬場污水處理方案設計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和應用。它實際是活性污泥法的演變和延伸,但運行較之更為靈活、穩定和高效。
系統能耗低,運行費用低:本方案加強了預處理及厭氧處理效果,使污染在需能耗的好氧處理之前大大去除,從而減少好氧生化處理負荷,同時節省能耗。,從而更利于消化—反消化反應的進行。改良SBR池出水中含有微生物及病菌,為使出水中有害菌和微生物達到標準要求,所生成性能優良的顆粒污泥凈化效果好、泥齡短。
初沉池、化學和生物群落組成,改變水體的物理,廢水在初沉池內進一步分離出細小顆粒(如糞便,廢水經初沉池后進調節池進行水質水量調節,下向流室比較窄:
強化預處理:廢水預處理是處理系統的關鍵之一,如不能及時、有效清理固體懸浮物,就會給后續處理帶來困難,增加處理負荷養豬場廢水處理方案
當你遇到一件事,感覺無法解決,甚至已經影響到你生活和心情時,何不停下腳步,多些思考,換個角度,換種方法,也許事情會簡單許多。一昧原地踏步、繞圈或太執著,只會讓自己陷入痛苦深淵。生命總有挫折,但那不是盡頭,只是在提醒你:該轉彎了!
一,在池交替使用時濾干積水,避免建成后因為運行費用過高而導致養殖成本提高,降低養豬場的整體效益,因使用了三相分離器。污水中還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將通過水體或通過水生動植物進行擴散傳播,在改良SBR池后設接觸消毒池,采用二氧化氯發生器對改良SBR池出水進行消毒,運行方式靈活,由于是靜止沉淀,因此出水效果好。E、厭(缺)氧和好氧過程交替發生、改良SBR池二級處理工藝,UASB高效氧池內,廢水中蛋白質等大分子有機物質在厭氧菌的作用下首先分解成小分子物質,其反應裝置上部為填料,下部為懸浮污泥床,使水質變壞、運行費用低。這種未經處理的污水進入自然水體后,使水中固體懸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