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今年前11月的宏觀經濟數據,至此,11月份各項統計數據基本公布。數據顯示,11月份,投資增速保持平穩,PPI降幅有所收窄,工業增加值增速明顯回升,消費增速小幅上行,外貿較為穩定,經濟數據現積極信號。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平穩,三大板塊增速回落
1-11月,基建、制造業、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均現小幅回落。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4.0%,比1-10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增長2.5%,回落0.1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0.2%,回落0.1個百分點。但是,全國固定資產投資533718 億元,同比增長5.2%,與1-10月份持平。總體投資增速未出現回落,主要由于采礦業和電力投資增速加快,1-11月,采礦業及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分別增長25.3%和3.6%,分別加快0.2和1.7個百分點。
基建投資中,道路運輸業和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速均顯著加快,基建投資增速回落主要由于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速大幅回落。政策強調要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目前,去杠桿過程中對基建投資的限制措施已開始調整,一系列促進基建投資的措施接連出臺,2020年基建投資或將緩慢恢復。
我國人均基礎設施投資存量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并不高,基礎設施投資潛力還很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著眼國家長遠發展,加強戰略性、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通信網絡建設,新一代的基礎設施如互聯網、5G方面空間還比較大;鐵路、軌道交通、城市停車場等交通建設方面也有很大投資空間。
制造業正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高階段轉變,制造業投資增速處于低位,但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快速增長,1-11月份,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4.8%。11月制造業PMI回升,PPI環比下行,制造業回暖或是由于企業庫存周期切換,短期不能形成對投資的有效拉動。長期來看,居民消費將由不動產消費轉向服務業及制造業消費,政策引導資金投向先進制造業,制造業投資增長的動力在于高技術制造業以及傳統制造業的升級。但是,目前大部分制造行業存在產能過剩問題,轉型升級是一個長期過程。
房地產投資保持較強的韌性,對2019年整體投資形成了支撐。政策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力促市場穩定發展,結合土地購置及房屋銷售情況看,房地產投資將進入短期周期的下行階段,2020年投資增速可能平穩回落。
民生環保領域投資較快增長,1-11月,社會領域投資同比增長12.6%,其中教育,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資分別增長17.5%和13.4%;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環境監測及治理服務投資同比分別增長36.3%、30.6%。我國養老、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投資空間還很大,政策將引導資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的民生建設領域,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民生領域投資將持續較快增長。
工業增速回升,主要工業品產量大幅增長
2019年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2%,比10月份加快1.5個百分點。主要工業品產量增速顯著回升,水泥、汽車和粗鋼產量分別同比增長8.3%、3.7%和4.0%,產量由降轉升;乙烯產量增長18.9%,加快14.7個百分點。
雖然主要工業品產量增速回升,但出廠價格仍處于下行通道,11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1.4%,降幅有所收窄;環比仍下降0.1%。主要工業品產量增速的回升可能與企業主動補庫存有關,工業增加值增速的較大幅度回升主要由于量的擴張。地產投資的韌性及基建投資的擴張預期是當前工業生產的重要支撐,對鋼材、水泥等工業產品形成較強需求,但地產投資明年面臨下行壓力,工業生產尚不能確定為趨勢性回暖。
社零增速回升,消費形勢未顯著好轉
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094億元,同比名義增長8.0%,較上月回升0.8個百分點。從細分品類看,受益于雙11打折促銷的家電、服裝鞋帽、日用品類增速回升較多;汽車消費仍為負增長,降幅有所收窄。
雙11當月網上零售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拉動作用較大。1-11月,全國網上零售額94958億元,同比增長16.6%,比1-10月提高0.2個百分點。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76032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0.4%,比上年同期提高2.2個百分點。
11月當月社零增速有所回升,一方面有上年同期基數低的原因,另一方面增量部分主要由雙11當月網上零售拉動,并且扣除價格因素后,增速與上月持平。所以,消費形勢還難言確定性好轉,雙11對10月份消費形成了虹吸效應,仍需觀察后續零售數據的持續性。
我國具有超大規模消費市場優勢,減稅降費的目的在于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進而促進消費,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形成消費主導型經濟,但消費變量尚需緩慢發力。
外貿形勢較為穩定,進口由降轉升
11月,我國進出口總值4047.5億美元,同比下降0.5%,降幅較上月收窄2.8個百分點。其中,出口2217.4億美元,同比下降1.1%,降幅擴大0.3個百分點;進口1830.1億美元,同比增長0.3%,10月為下降6.2%。
11月出口增速回落主要由于外需低迷和貿易摩擦影響。而進口增速顯著回升,則主要由于低基數與內需邊際復蘇。分國別看,11月對各主要國家和地區進口增速均回升,一是去年同期大宗商品價格滑坡帶來的低基數,去年11月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降,而近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比較穩定;二是內需出現邊際復蘇,11月制造業PMI重回擴張區間,原材料等商品進口需求回升,鐵礦石、原油、煤的進口量同比分別增長5.2%、6.7%和5.4%。
11月,工業和商品零售增速加快,外貿、投資保持穩定,經濟數據出現積極變化。但是,目前國際環境比較復雜,內需尚未顯著改善,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依然較大,我國經濟短期要穩增長、進行逆向調節,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長期要調結構,培育新的增長動能。明年政策基調總體為貨幣穩健靈活、財政積極、基建擴張、地產或邊際放松,另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當前形勢定位是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上年沒有提到體制性因素,因而預計2020年改革方面的力度會加大,將有利于激活蟄伏的發展潛能,提高經濟的潛在增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