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8年6月11日《關于印發醫療消毒供應中心等三類醫療機構基本標準和管理規范(試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同時明確了設置消毒供應中心的標準,尤其對硬器械、軟器械、內鏡中心的面積設定了下限,分別為2000平方米、2000平方米、800平方米,即建設一家較全面的第三方消毒中心,總面積在6000平方米左右。
軟器械是指手術衣、手術蓋單等可阻水、阻菌、透氣,可穿戴、可折疊的,具有雙向防護功能的,符合手術器械分類目錄的感染控制器械,不含普通醫用紡織品。這類醫用紡織品的清洗、消毒、干燥、檢查、折疊、包裝、滅菌、儲存、發放應在醫療消毒供應中心完成。
《通知》針對區域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雖然首次獲得了醫療機構身份的確認。這一標準高于業內現狀不少,大多數已運營區域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無法達到,對此,醫政醫管局給予一年整改緩沖期,如至2019年6月仍未達標,就屬于非法行醫。
按照最新標準設計的典型洗消工廠,全面提高感控和服務水平
二區三通道:
臟污區,清潔區;
臟污進入通道(含專用傳染品進入通道),清潔品發貨通道,人員進出通道。
分類與分區處理:
床品,工服,手術服分別用不同的分揀裝載系統和洗衣龍處理;
嬰幼兒,傳染品用獨立的隔離洗脫機處理;
潔區同樣做相應的分類、分區整理(其中手術品潔凈區按照“軟器械”標準獨立設置) 。
最短路徑和流程:
兩側雙層,雙天井結構,在采用污、潔吊袋系統的同時增加生產面積,縮小物流傳輸距離;
人員通道集中設立,潔污分開進入;
辦公區域具有現場觀察功能;
設置環形參觀通道;
各類物品前后工序之間,以及潔品向庫區傳送的距離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