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編程語言(3張)IEC 61131-3允許在同一個PLC中使用多種編程語言,允許程序開發人員對每一個特定的任務選擇最合適的編程語言,還允許在同一個控制程序中其不同的軟件模塊用不同的編程語言編制。這一規定妥善繼承了PLC發展歷史中形成的編程語言多樣化的現實,又為PLC軟件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足夠的空間。
自IEC 61131-3正式公布后,它獲得了廣泛的接受和支持。
編程軟件的現狀
全球有眾多的PLC廠家,都有自己的產品及編程軟件,即使同一個廠家的不同產品都需要不同的編程軟件,在兼容IEC 61131標準的同時,不同的軟件的編制的程序還是不能互相直接采用的。
編程軟件下載
關于編軟件,有很多免費試用的版本,可以通過安裝一個版本學習PLC的軟件。
S7-200編程軟件:[6]PLC調試調試步驟
檢查路線、確認地址這一步需要比較細心逐點進行,要保證路線、地址正確無誤。否則會影響后面的調試。可不帶電核對,那就是查線,較麻煩。也可帶電查,加上信號后,看電控系統的動作情況是否符合設計的目的。
2. 檢查與測試指示燈
控制面板上如有指示燈,應先對應指示燈的顯示進行檢查。一方面,查看燈壞了沒有,另一方面檢查邏輯關系是否正確。指示燈是反映系統工作的一面鏡子,先調好它,將對進一步調試提供方便。
3. 檢查手動動作及手動控制邏輯關系
完成了以上調試,繼而可進行手動動作及手動控制邏輯關系調試。要查看各個手動控制的輸出點,是否有相應的輸出以及與輸出對應的動作,然后再看,各個手動控制是否能夠實現。如有問題,立即解決。
4. 半自動工作
如系統可自動工作,那先調半自動工作能否實現。調試時可一步步推進。直至完成整個控制周期。哪個步驟或環節出現問題,就著手解決哪個步驟或環節的問題。
5. 自動工作
在完成半自動調試后,可進一步調試自動工作。要多觀察幾個工作循環,以確保系統能正確無誤地連續工作。
6. 模擬量調試、參數確定
以上調試的都是邏輯控制的項目。這是系統調試時,首先要調通的。這些調試基本完成后,可著手調試模擬量、脈沖量控制。最主要的是選定合適控制參數。一般講,這個過程是比較長的。要耐心調,參數也要作多種選擇,再從中選出最優者。有的PLC,它的PID參數可通過自整定獲得。但這個自整定過程,也是需要相當的時間才能完成的。
[7]注意事項
(1)熟悉現場環境及設備。
(2)熟悉電源模塊的配置。例如,電源模塊通常有5A和10A的分別,如果模塊較少,可以選用功率小的電源模塊;如果模塊較多,
則應該選用大功率的電源模塊。而一般,如果現場儀表需要PLC也供應24V直流電源而不是采用外部電源供電(如RTU)的情景,通常CPU所在的機架上選用大功率的電源比較合理。
(3)基座安裝(RACK)時,在決定控制箱內各種控制組件及線槽位置后,要依照圖紙所示尺寸,標定孔位,鉆孔后將固定螺絲旋緊到基座牢固為止。在裝上電源供應模塊前,必須同時注意電源線上的接地端有無與金屬機殼連結,若無則須接上。接地不好的話,會導致一系列的問題,靜電、浪涌、外干擾,等等。由于不接地,往往PLC也能夠工作,因此不少經驗不足的工程師就誤以為接地不那么重要了。這就像登山的時候,沒有系上保護纜繩一樣,雖然你正常前進的時候,保護纜繩沒有任何作用,但一旦你失足的時候,沒有那根繩子,你的生命就完結了。PLC的接地,就相當于給PLC系上保護纜繩。
(4)做好靜電的隔離。靜電是無形的殺手,但可能因為不會對人造成生命危險,所以許多人常常忽視它。在中國的北方、干燥的場所,人體身上的靜電都是造成靜電損壞電子組件的因素。雖然你被靜電打到的話,只不過是輕微的酥麻,但這對PLC和其他任何電子器件就足以致命了。要避免靜電的沖擊有下列三種方式:1)在進行維修或更換組件時,請先碰觸接地的金屬,以去除身上的靜電;
2)不要碰觸電路板上的接頭或是IC接腳;3)電子組件不使用時,請用有隔離靜電的包裝物,將組件放置在里面。想象PLC里的元器件是一個嬌嫩的嬰兒,而那些靜電會導致這個嬰兒死亡,你就會更容易以正確的態度對待這個問題了。
(5)檢查接線,這是要強調的一個問題,也是十分簡單但卻幾乎每個項目都會遇到的PLC接線。這往往是經驗不足的工程師常常忽略的一個問題。其實,現場調試大部分的問題和工作量都是在接線方面。有經驗的工程師首先應當檢查現場的接線。通常,如果現場接線是由用戶或者其他的施工人員完成的,則通過看其接線圖和接線的外觀,就可以對接線的質量有個大致的判斷。然后要對所有的接線進行一次完整而認真的檢查。現場由于接線錯誤而導致PLC被燒壞的情況屢次發生,在進行真正的調試之前,一定要認真地檢查。即便接線不是你的工作,檢查接線也是你的義務和責任,而且可以省去你后面大量的時間。
(6)在設計交底的過程中要指出的是,對于設計中的任何變更,你只能提建議,而不是擅自做修改。因為,現場工程師的職責是按照設計施工,而不是設計。因此,對于現場發現的任何不合理的東西,你可以提出意見,但必須要等到設計變更確認書到你手里后,你才能按照變更后的設計工作,盡管這個變更可能是你的意見。還有,即使最初的設計也是你做的,你在變更后,也要通知用戶,并取得用戶的書面同意。
(7)現場修改已經運行時常被忽略的一個問題是,工程師忘記將PLC切換到編程模式,雖然這個錯誤不難發現,但工程師在疏忽時,往往會誤以為PLC發生了故障,因此耽誤了許多時間。
[8]三菱PLC
三菱PLC英文名又稱:Mitsubishi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是三菱電機在大連生產的主力產品。三菱PLC在中國市場常見的有以
下型號:FR-FX1N FR-FX1S FR-FX2N FR-FX3U FR-FX2NC FR-A FR-Q
三菱PLC產品系列
FX1S系列:三菱PLC是一種集成型小型單元式PLC。且具有完整的性能和通訊功能等擴展性。如果考慮安裝空間和成本是一種理想的選擇。
FX1N系列:是三菱電機推出的功能強大的普及型PLC。具有擴展輸入輸出,模擬量控制和通訊、鏈接功能等擴展性。是一款廣泛應用于一般的順序控制三菱PLC。
FX2N系列:是三菱PLC是FX家族中最先進的系列。具有高速處理及可擴展大量滿足單個需要的特殊功能模塊等特點,為工廠自動化應用提供最大的靈活性和控制能力。
FX3U系列:是三菱電機公司新近推出的新型第三代三菱PLC,可能稱得上是小型至尊產品。基本性能大幅提升,晶體管輸出型的基本單元內置了3軸獨立最高100kHz的定位功能,并且增加了新的定位指令,從而使得定位控制功能更加強大,使用更為方便。
FX1NC FX2NC FX3UC系列三菱PLC:在保持了原有強大功能的基礎上實現了極為可觀的規模縮小I/O型接線接口降低了接線成本,并大大節省了時間。
Q系列三菱PLC:三菱機公司推出的大型PLC,CPU類型有基本型CPU,高性能型CPU,過程控制CPU,運動控制CPU,冗余CPU等。可以滿足各種復雜的控制需求。三菱電機中國事業的快速發展,為了更好地滿足國內用戶對三菱PLC,Q系列產品高性能、低成本的要求,三菱電機自動化特推出經濟型QUTESET型三菱PLC,即一款以自帶64點高密度混合單元的5槽Q00JCOUSET;另一款自帶2塊16點開關量輸入及2塊16點開關量輸出的8槽Q00JCPU-S8SET,其性能指標與Q00J完全兼容,也完全支持GX-Developer等軟件,故具有極佳的性價比。
A系列三菱PLC:使用三菱專用順控芯片(MSP),速度/指令可媲美大型三菱PLC;A2ASCPU支持32個PID回路。而QnASCPU的回路數目無限制,可隨內存容量的大小而改變;程序容量由8K步至124K步,如使用存儲器卡,QnASCPU則內存量可擴充到2M字節;有多種特殊模塊可選擇,包括網絡,定位控制,高速計數,溫度控制等模塊。
L系列三菱PLC:L系列作為MELSEC超長產品線中的一顆新星,以杰出的性能和堅若磐石的穩定性著稱,L系列在其令人難以置信的小巧機身中集成了高性能、多功能性及大容量,即使在當今最為嚴苛的各項應用場合中也游刃有余。
MELSEC-L系列極大地拓寬了功能性范圍(這一點小型PLC通常難以做到),并充分運用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使其在易用性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三菱PLC的主要特點
① 結構靈活
不受環境的限制,有電即可組建網絡,同時可以靈活擴展接入端口數量,使資源保持較高的利用率,在移動性方面可與WLAN媲美。
② 傳輸質量高、速度快、帶寬穩定
可以很平順的在線觀賞DVD影片,它所提供的14Mbps帶寬可以為很多應用平臺提供保證。最新的電力線標準HomePlug AV傳輸速度已經達到了200Mbps;為了確保QoS,HomePlug AV采用了時分多路訪問(TDMA)與帶有沖突檢測機能的載體偵聽多路訪問(CSMA)協議,兩者結合,能夠很好地傳輸流媒體。
③ 范圍廣
無所不在的電力線網絡也是這種技術的優勢。雖然無線網絡可以做到不破墻,但對于高層建筑來說,其必需布設N多個AP才能滿足需求,而且同樣不能避免信號盲區的存在。而電力線是最基礎的網絡,它的規模之大,是其他任何網絡無法比擬的。由此,運營商就可以輕松地把這種網絡接入服務滲透到每一處有電力線的地方。這一技術一旦全面進入商業化階段,將給互聯網普及帶來極大的發展空間。終端用戶只需要插上電力貓,就可以實現因特網接入,電視頻道接收節目,打電話或者是可視電話。
④ 低成本
充分利用現有的低壓配電網絡基礎設施,無需任何布線,節約了資源。無需挖溝和穿墻打洞,避免了對建筑物、公用設施、家庭裝潢的破壞,同時也節省了人力。相對傳統的組網技術,PLC成本更低,工期短,可擴展性和可管理性更強。國內已開通電力寬帶上網的地方,其包月使用費用一般為50-80元/月左右,這樣的價格和很多地方的ADSL包月相持平。
⑤ 適用面廣
PLC作為利用電力線組網的一種接入技術,提供寬帶網絡“最后一公里”的解決方案,廣泛適用于居民小區,酒店,辦公區,監控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