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疝氣的綜述
氙氣化學性質不活潑。能跟水,氫醌、苯酚等形成弱鍵包合物,在加熱或紫外線照射、放電條件下,氙可跟氟直接化合生成XeF2、XeF4、XeF6等氟化物,XeF4和XeF6強烈水解可得到XeO6或XeOF4等。在電場作用下能發出強烈的白光。用于制高壓長弧氙燈(俗稱人造小太陽),產生紫外線的高壓電弧燈、閃光燈、中子計數器,X射線計數器,還用作麻醉劑、原子反應堆中的中子吸收劑、充填閘流管和探測宇宙線用的電離室。1898年英國人拉姆塞和特拉威斯在分餾液態氪的混合物時,通過光譜分析發現了氙。在空氣中含有9×10%(體積)。工業上用分餾液體空氣提取。
在弧光放電中,電子與氣體發生彈性碰撞損失的能量同氣體的原子量成反比,所以與其他惰性氣體相比氙氣弧光放電時損失較小,發光效率高。同時,氙氣的電離電勢較低,放電時電極附近的電壓降小,這樣可以延長電極的壽命。又由于氙原子結構的特點,長弧氙燈發出的光譜和日光非常接近,所以汽車燈里充入氙氣比充入其它的氣體效果好,這也是氙氣燈的最大特點。
氙氣的"體重"在惰性氣體中排行老二,幾乎已在地球大氣層中絕跡,證據隨處可見,但原因卻難以確定。德國地質學家發表研究顯示,氬氣和其他稀有氣體隱藏在鈣 鈦礦中,但大多數氙氣卻不能溶解其中,并消失在太空中。地球冷卻后,氬氣和其他惰性氣體開始滲透到鈣鈦礦中并填充到大氣中。而氙氣作為痕量級溶解于鈣鈦礦 的物質,也只是以痕量級存在于大氣中。但法國科學家卻對此持懷疑態度,認為在火星氙氣消失現象也可被解釋時,地球氙氣消失的謎題才能真正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