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牡丹江GRC同芯噴漿機多圖
昨天晚上與朋友聊耐堿玻璃纖維增強水泥板強度,他把養護1天、3天、5天、7天、10天的抗壓強度個抗折強度測試結果給了我,抗壓強度持續提高,而抗折強度則三天內持續提高,5天的基本穩定,而7天和10天抗折強度有所下降,他有所不理解,在此,給大家講一下原理,并結合前幾天與其他客戶的交流,對一些現象與大家分享分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參考價值。
抗壓強度持續提高的原因:水泥加水之后,水合反應,然后逐步硬化,普通水泥而言,這時間大約兩天,隨著水凝硬化,其抗壓強度逐步呈現,水泥抗壓強度大,這是水泥基體自身得特性,所以,在3~10天抗壓強度持續提高是水泥自身性能的逐步展現,屬于正常。
抗折強度三天內提高,然后陸續降低的愿意:


水泥抗折強度的提高主要靠增強纖維實現的,看著抗折強度得實現源于兩個方面,一是增強纖維自身的抗拉強度,二是纖維許水泥基體的結合性,也可以叫做粘合性能。纖維在水泥制品中的破壞方式有兩種,一是纖維被拔斷,這要靠纖維自身的強度,二是纖維被拔出,這樣看水泥基體對纖維的握摑力。
首先看前三天,這階段,水泥由塑形狀態逐漸硬化,對纖維的握摑力逐漸增強,體現在水泥板的抗折強度逐漸提高。
在看5天之后,逐步硬化后,水泥板抗拉強度體現主要集中在纖維的抗拉強度上,這強度也是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初始強度,二是抗腐蝕性,如果纖維初始強度不高,或者易被腐蝕,強度保留率不高,都會使得水泥板抗折強度降低。
一般而言,就耐堿玻璃纖維而言,初始強度17MPa屬于正常,水泥板抗折強度15-16MPa屬于正常值,如果太低,有的10左右,那應該從配方或者工藝方面找原因了。如果太高,我認為那也不合理,需要從測試方法方面找原因,如果有的專家提出過高要求,要也要理性對待,不可頭腦發熱。
至于Cem-FIl耐堿玻璃纖維耐堿強力保留率在80%以上,大約在84~86%。蔥這意義上講,當握摑力等其他因素基本固定后,水泥板抗折強度不是持續提高,一定下降也是正常的。需要關注的是:如果抗折強力下降到初始強度的40-50%那就有問題了,十有八九不是耐堿纖維。
結合前期有人問我,用耐堿纖維網格布做的水泥板抗折強度11MPa左右,我可以明確的說,這是不正常的,網布鋪層絕對有問題。
按照常規思維,網格布屬于連續纖維,不存在拔出現象,如果鋪層好,多股纖維同時受力,強度會比單纖維初始強度還要高才對。
我們說,抗折強度是抗壓強度與抗拉強度的組合,也就是說,在做抗折實驗時,上面受壓,下面受拉,如果均勻鋪三層網格布,那在做抗折時,受力的是中間網布和底層網格布,如果只鋪兩層,那么你可以理解為,抗折實驗時,主要受力的只有一層網格布。自己對照自己的工藝,問題出在哪里?
再講一個實驗實際例子,我與日本一專家做經編織物在游艇中應用時,所用材料為玻纖經編單向布和樹脂,實驗結果顯示,如果經編織物徑向紗出現彎曲,抗折強力可以下降25~30%。水泥制品沒有做過類似實驗,但道理是想通的。這一點屬于細節控制,但容易被忽略掉,但其實也很重要。
處于對廠家或者實驗機構保密的出發點,我在這里講,不提任何廠家或者實驗機構的名稱,不體具體實驗細節和實驗數據。各家又各家的私房菜,大廚的手藝別人學不來。
一家之言,供參考,如有交流,請私聊,點贊,我要的!
祝大家發財!
很多國家還制定了中長期發展規劃,如美國“能源農場計劃”,巴西“生物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計劃”,法國“生物質發展計劃”,日本“新陽光計劃”,印度“綠色能源”工程等。在此推動下,世界生物燃料乙醇生產消費規模快速增長,從2005年的3628萬噸,增加到2016年的7915萬噸。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超過40個國家和地區推廣生物燃料乙醇和車用乙醇汽油,年消費乙醇汽油約6億噸,占世界汽油總消費的60%左右。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生物燃料乙醇生產消費國,主要原料為玉米。

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達到50%。柴麒敏認為,這一目標比學界的建議要高出很多。6月9日,中國工程院發布的重大咨詢項目“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研究(一期)”成果顯示,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僅為30%。柴麒敏分析,對比之下可以發現,中國政府的能源轉型力度比學術研究界更大,態度更為堅決。可以預期的是,中國的能源轉型也會面臨很大的挑戰。努爾·白克力表示,第二項重要工作就是深入抓好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的約束性目標、改革舉措和重大項目的落地,盡快啟動中期評估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