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工業氧氣標準:
工業氧,字面解釋就是用于工業生產及產品加工的氧氣,質量要求較低,一般要求純度在99%以上為合格。該行業執行的是國家推薦性標準,檢測的指標只有氧含量和水分含量兩項。所謂國家推薦性標準是相對國家強制性標準而言的,強制性標準是國家以行政命令和法律的規定要求相關部門和單位以至個人必須執行的;而推薦性標準是市場指性的,鼓勵企業自愿采用,可以不去執行,但有可能性影響到經濟效益,是國家對企業的最低要求。這就為工業氧流竄至本屬領域之外埋下了伏筆。這也許就是制度性漏洞吧。這個沿用了近二十年的推薦性標準是時候升級了,變成強制性標準后會讓法律的威嚴進一步強化吧。
而醫用氧就是供臨床醫療使用的氧氣,俗稱干燥氧,主要用于預防和治療病人缺氧,如呼吸肌麻痹,溺水,一氧化碳引起的休克等癥。醫用氧純度高、無色、無味、無有害雜質,是一種特殊的流通商品。1988年,國家技術監督局就頒布了醫用氧氣國家強制性標準。但醫用氧不僅僅是商品,還是藥品。2000年版《中國藥典》收載了醫用氧的藥用標準,并對其生產實行藥品批準文號和許可證管理制度。2005版《中國藥典》中規定了醫用氧的強制性國家標準,以由低溫法(也叫深冷法)分離空氣而制取的氣態和液態氧為對象確定檢測項目,包括氧含量、水分含量、二氧化碳含量、一氧化碳含量、氣態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含量、臭氧及其他氣態氧化物、氣味等項,氧含量不小于99.5%,同時在生產過程中必須對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和雜質進行過濾。
使用工業氧代替醫用氧到底對人體有多大的危害,經過查找相關研究文獻報道,沒有臨床病例的總結,也沒有實驗動物研究。只是全部人云亦云泛泛地講到,工業氧壓縮充裝過程常常會有水分和其他雜質混合形成的呈酸性或堿性的潤滑水混入并且殘留在鋼瓶中,隨著時間的流失可能導致鋼瓶內壁銹蝕,產生額外氣體雜質。氧壓機內的活塞密封材料在機器運行過程中也可能產生一些有害氣體雜質和粉末機械雜質。這樣工業氧中就會存在對人體極為有害的雜質,一旦人體吸入過量,會引發或加重呼吸系統的病癥,嚴重時會造成患者死亡。但是這些危害后果都不是建立在工業氧研究基礎上,而是根據別的研究結果進行了移花接木,但并不否定這些危害存在的潛在可能性,只是缺乏科學的、定量的實驗或臨床數據來佐證這些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