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濰坊農學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姓名:張先生
電話:l5863672713
V信:15863672713
QQ:1024589857
地址:山東省濰坊市民主街海泰綠洲19號樓501
草莓枯萎病
病原尖鑲孢菌草莓專化型FusariumoxysporumSchl.f.sp.fragariaeWinksetWillam s,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詳細資料為害癥狀
多在苗期或開花至收獲期發病。發病初789389389期心葉變黃綠或黃色,有的卷縮或產生畸形葉,引起病株葉片失去光澤,植株生長衰弱,在3片小葉中往往有1~2片畸形或小葉化,且多發生在一側。老葉呈紫紅色姜焉,后葉片枯黃至全株枯死。剖開根冠,可見葉柄、果梗維管束變成褐色至黑褐色。根部變褐后縱剖鏡檢可見很長的菌絲。
侵染循環
病原菌主要以菌絲體和厚垣孢子隨病殘體遺落土中或未腐熟的帶菌肥料及種子上越冬。病土和病肥中存活的病原菌,成為第2年主要初侵染源。病原菌在病株分苗時進行傳播蔓延。病原菌從根部自然裂口或傷口侵入,在根莖維管束內生長發育,通過堵塞維管束和分泌毒素,破壞植株正常輸導機能而引起菱焉。
發生因素
發病溫限18~32℃,最適溫度30~32℃。連作,土質粘重,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地溫低,耕作粗放,土壤過酸,施肥不足,偏施氮肥,施用未腐熟肥料,均能引起植株根系發育不良,都會使病害加重。土溫15℃以下不發病,高于22℃病情加重。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從無病田分苗,栽植無病苗;栽培草莓田與禾本科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最好能與水稻等水生作物輪作,效果更好;發現病株及時拔除,集中燒毀或深埋,病穴施用生石灰消毒。
(2)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藥,常用藥劑有20%五氯硝基苯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14%縮氨銅200-300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淋莖基部。每隔15天左右防治1次,共防5~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