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你家孩子有沒有偷吃的習慣?面對孩子“偷吃”家長們生氣、講道理、甚至打罵都不管用時,家長應該怎么辦呢?下面晶橙教育集團就給家長們分享5個小方法,家長們不妨嘗試一下。
1、三餐定時定量,養成規律的飲食
比如吃零食,家長是覺得孩子吃零食會影響吃飯,而且也不健康,所以會制止孩子少吃零食。
但如果家長從小給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每天定時定量的吃三頓正餐,加餐也吃一些健康的食物,如面包、酸奶、水果、堅果等,孩子肚子不餓,自然不會總惦記零食吃;另外,家長也要少給孩子買零食吃,都沒見過、沒吃過零食是什么味道,自然對零食就沒那么大興趣了。這樣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大部分“偷吃零食”的習慣是可以避免的。萬一已經有了,也可以嘗試去糾正孩子的飲食習慣。
2、“不能吃”的道理要給孩子講明白
孩子的世界很簡單,有時候并不很清楚為什么就不能吃、為什么要少吃,明明你們大人總是在吃的。這時候就要給孩子講明白,“為什么不給孩子吃芒果”、“為什么小孩子不能吃鴨脖”,講明白是如何對他們身體不好的,大部分孩子也是可以理解接受的,自己意識到是不正確的行為,也會慢慢改正。
3、以身作則,當好孩子的榜樣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中,父母的很多行為習慣,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習慣的養成,如果家長總是愛吃膨化食品、愛喝碳酸飲料,那孩子也就慢慢養成這樣的習慣;但又總呵斥孩子,不能吃、不能喝,孩子必然委屈,你們能吃為什么不給我吃,可能就會養成“偷吃零食”的習慣。所以,想要糾正,家長就得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榜樣,這樣不僅對孩子有說服力,也會從行為上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習慣。
4、家人口徑要一致
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幫忙一起帶孩子,就可能存在這樣的問題,爸爸媽媽對孩子說不能吃的食物,家里老人偷偷給,這樣就會導致爸爸媽媽的教育失敗,規則也就無法建立了。一定要做通家里老人的工作,在教育孩子方面,保持口徑一致,不光是吃零食方面,其他方面也都應該一致。
5、零食適當吃
其實,吃零食和看電視、玩手機、玩IPAD一樣,如果是一味地強行禁止,可能會起到相反的作用,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倒不如和孩子約定好,除了絕對不能吃的食物,比如零食,一周吃一次,一次吃多少,和孩子商量著來,這樣給了孩子吃零食的自由,也給了相對的主動權,也利于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
孩子“偷吃東西”,這個問題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家長理應重視,畢竟孩子身體重要,再有養成良好的習慣對孩子也是好事。所以希望今天通過晶橙教育集團小編的分享,各位父母可以嘗試一下上面五中方法,杜絕孩子“偷吃”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