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濕排汗纖維無縫內衣結構與性能的研究
與傳統的針織生產方式相比,無縫內衣工藝的服裝款式、花型設計過程簡單,上機操作方便,節省了勞動成本。從機器上直接編織下來的產品已經
具有許多成品的特征,如尺寸已到位、已裝有彈性腰口、有裁剪標記線和扎口等,縮短了產品的加工工藝流程。在加工完畢后,同一種產品不會因為縫
制、裁剪而出現誤差,從而保證了尺寸、外觀等的完全一致性,為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成品率打下了基礎。而在服用性能方面,無縫產品減少了側縫,歡迎光臨公司官網http://www.siny-ns.com
傳統的針織品具有更高的合體性和舒適性。
本文結合無縫內衣設計工藝,確定了底紗、面紗、組織結構、線圈單位長度作為考查無縫內衣織物吸濕排汗性能的四個影響因素。選擇了Coolmax、
Coolplus、Coolbst和SensillRAquarius四種吸濕排汗紗線作為底紗,14.6tex棉紗、7.78tex/48F錦綸長絲、7.78tex/68F錦綸網絡絲、6.11tex滌綸長絲
四種普通紗線作為面紗,再設計了平紋、1×1羅紋、2×2羅紋、相錯組織四種組織結構,同時設定了四個不同數值的線圈單位長度,按照正交試驗設計
方法,采用L16(45)正交表安排無縫內衣織物的編織方案,選擇圣東尼SM4-TR2單面電子提花圓機編織。
評價織物吸濕排汗性能的主要指標有透濕性能、液態水傳導性能和快干性能。本文選擇透濕量、芯吸高度、擴散面積、快干性能作為綜合評判領域
建立模糊因素集,通過確定上述各指標的權重系數,獲得無縫內衣織物的吸濕排汗性能綜合評價效果。在L16(45)正交表中分析吸濕排汗性能綜合評價效
果,找出各影響因素的主次順序,并確定吸濕排汗無縫內衣織物的最佳編織方案。
影響織物吸濕排汗綜合性能的因素,按主次依次為底紗、面紗、組織結構及線圈單位長度。其中底紗、面紗對織物吸濕排汗綜合性能的影響較大
,而組織結構和線圈單位長度的影響相對較小,且兩者的影響程度相當。
吸濕排汗無縫內衣織物的最佳方案為A3B2C4D3,與此方案最接近的是3#試樣。只需把3#試樣的組織結構由2×2羅紋改為相錯組織就是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