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漢唐時期,幾乎有錢人家都使用屏風。其形式也較前代有所增加,由原來的獨扇屏發展為多扇屏拼合的曲屏,可疊,可開合,漢代以前屏風多為木板上漆,加以彩繪,自從造紙術發明以來,多為紙糊。
屏風的種類有地屏風、床上屏風、梳頭屏風、燈屏風等;而若以質地分則更多,如玉屏風、雕鏤屏風、琉璃屏風、云母屏風、綈素屏風、書畫屏風等等,不一而足。
屏風
屏風
明代以后出現了掛屏,已超出了屏風的實用性,成為純粹的裝飾品。
可分為座屏風和圍屏。①座屏風:由插屏和底座兩部分組成。插屏可裝可卸,用硬木作邊框,中間加屏 芯。大部分屏芯多用漆雕、鑲嵌、絨繡、繪畫、刺繡、玻璃飾花等作表面裝飾。底座起穩定作用,其立柱限緊插屏,站牙穩定立柱,橫座檔承受插屏。底座除功能上需要外,還可起裝飾作用,一般常施加線形和雕飾,與插屏相呼應。座屏風按插屏數分為獨扇(插屏式)、三扇(山字式)和五扇等。此外,還有一種放在桌、案上作陳設品的小屏風,其形式與獨扇式座屏風完全一樣,又稱為硯屏、臺屏。②圍屏:由偶數屏扇組成,可折疊。一般扇數為4、6、8扇,多至12扇。為了站立穩定,屏扇多以鋸齒形放置在地面。圍屏由屏框和屏芯組成,也有采用無屏框的板狀圍屏,每扇之間用屏風絞鏈連接。屏框除了傳統用木、竹制作外,現代屏風還采用金屬、鋁合金作骨架。屏芯多用尼龍、皮革、塑料、彩綢等材料,具有清新簡潔的特點。有些小尺寸的圍屏,可設于炕上作裝飾,稱為炕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