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成孔
填土前在預定位置用洛陽鏟掏出約1.5m深(使底管上口距地面約30cm)、直徑約80~90mm的孔。
2、放入底管
放入底管,并蓋上管帽(管帽是用作埋設過程中臨時蓋著沉降管用的,尺寸以能套在沉降管上,封著口即可),這時要用全站儀校對底管的位置。之后將上余不滿的孔回填,恢復地平。
3、挖埋設沉降板的坑
當填土高度約50~60cm(填土標高到設計的沉降板上口加約30cm時,若采用可拆卸上管,填土高度則可為30cm),用全站儀定出該組埋設的位置,挖出45cm見方的坑,深約50~60cm(采用可拆卸上管時深度可為30cm,對于第一塊沉降板即到原地面),并將坑底整平。之后用洛陽鏟將底管以上的填土掏出(這時要小心與管帽的碰闖),并將管帽用提勾取出,這個過程中的操作一定要注意不要將土落入底管。
4、在沉降板下管安置“O”型圈套
將“O”型圈套在沉降板下管約距下端不到40cm的位置(也可量測坑底面到下面底管口的距離,確定“O”型圈的位置),此位置應考慮放沉降板時有將“O”型圈往上推移個小距離,可將底管口封的較嚴實。
5、埋設沉降板
上述工作之后,放置沉降板,用全站儀復核對中,且沉降板要水平(用水平尺檢查)。沉降板放好后,進行抄平給出每個沉降板起始的標高(以后觀測計算沉降的起點),然后蓋上與之配套的管帽。
6、恢復地坪
之后將坑回填,恢復施工地面,注意密實度要與周圍已碾壓后的填土盡量一致。 7、埋設連接管
當填土標高到沉降管上口加30cm時,進行連接管的埋設。全站儀定點,用洛陽鏟掏孔、取管帽等。將套管下到孔內(nèi),且將沉降板的上管套進約25cm,用全站儀校對連接管的位置,然后蓋上管帽。將套管周圍填土,用擊實錘搗實,并回填連接管上約30cm的孔,恢復原施工面。
填土繼續(xù)施工,當填土標高到第二塊沉降板上口設計標高加約30cm(若采用可拆卸上管,填土標高則為沉降板設計標高加約30cm),按3、~7、項埋設沉降板,及以后的連接管、沉降板,直到路基施工結(jié)束。最上面的地面沉降板上管口要用帶絲扣的管帽,打開時用專用工具。
(三)如需對地基以下,如地基處理范圍的底部和中部,或以下某個部位進行沉降觀測,按下述方法埋設地基內(nèi)部的深部沉降板。
根據(jù)埋設部位到地面的深度,設計深部沉降板。深部沉降板由深部板和深部管組成,二者焊在一起。深部管的直徑與組合式沉降板的連接管相同,用外管箍接長,在孔口的位置與底管一樣。在深部管的上端以下約100cm處的管內(nèi),居中焊上長10cm,與沉降板下管相同直徑的一節(jié)管。在深部管的外側(cè)再套一個護管。打孔至需埋設的深度,將深部沉降板與護管下到孔底。孔底要搗實,護管下口與深部板要有約30~40cm的距離。這時深部管一方面作為深部沉降觀測的標志,另一方面也起到組合式沉降板中底管的作用。地面以上的組合式沉降板的埋設與上述相同。只是地面上的沉降板下管長改為60cm,沉降板與深部管的管口距離為30cm。
四:沉降觀測方法
對于某一組組合式沉降板,觀測時打開管帽,將帶連接桿的鋼尺下到組合式沉降板的孔內(nèi),從上往下到第一塊沉降板下管管口附近時(從已有觀測資料可大約知道此位置,因每次的沉降量不大),試著上提勾管口(較易實施),勾著后便可丈量此間的距離,往下依次丈量出每塊沉降板下管管口至地面管口的距離。往上提出鋼尺時,再由下往上復測各個沉降板下管管口至地面管口的距離,兩次觀測結(jié)果滿足精度要求,取平均值。對地面管口進行抄平,根據(jù)此標高和測得的距離便可計算出觀測時的每個沉降板的沉降值。
配合施工埋設沉降板和連接管時,當每次打開管口(沉降板的上管或連接管的)時均可進行沉降觀測,方法同上。由此得出施工過程中每個沉降板的沉降值和兩沉降板之間的壓縮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