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一段時間來,國外媒體表現出了對建筑設計的關注。2005年12月23日的美國《商業周刊》評選出了新建筑奇跡,包括北京奧體主會場、國家游泳中心、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上海世界金融中心、國家大劇院、臺、上海崇明東灘生態城、當代MOMA、長城腳下的公社、東海大橋(上海)。其中地處北京的建筑就有七家之多。“正逐步成為當今具有創意性建筑和工程設計的舞臺。”建筑事業的發展,正在為建筑及工藝技術創造一個舞臺。報道首先分析了新建筑崛起的經濟原因和外部環境。文章說,當全球矚目北京2008年奧運會時,不單是世界上快以及具實力的運動員們正在為爭取高榮譽而加緊努力,新一代的創新建筑也正在北京的土地上拔地而起。由于蒸蒸日上的經濟的強大支持,世界上大的航空港、有節能環保的建筑及世界上高的室外觀光臺等將很快一一落戶。文章列舉評選結果說,2008年以前完工的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大劇院等公眾十分熟悉的場館更理所當然地進入了“”之列。從對它們的評價與介紹中可以看到評選者對追求環保、自然的推崇。比如被稱為“水立方”的國家游泳中心,是節能環保型的建筑。游泳池內的水將由太陽能加熱,泳池的雙重過濾裝置可實現水的再利用,就連多余的雨水也將被收集和儲存在地下的水池中。復雜的工程系統和彎曲的鋼結構使得外部結構像一個泡沫,這種獨特的結構設計使得“水立方”幾乎經得起任何地震的襲擊。文章介紹“鳥巢”時寫道,為讓北京奧運會主會場這個有著91000個座位的、可能是至今大的環保型體育場獲得自然通風,建筑師從自然中獲得了靈感,了一個未完全密封,但同樣能為觀眾和運動員遮風擋雨的外殼。體育場的外觀猶如一個由枝條編織而成的鳥巢;而其內部,從休息室到飯店,每一個分開的空間都是一個獨立的單元,從而使自然空氣的流通成為可能。文章指出,作為全國具流行色彩的城市,北京吸引了很多建筑大師成就事業。入選的北京“長城腳下的公社”,是由12名亞洲杰出建筑師設計建造的當代建筑藝術作品。北京“當代MOMA”的設計表明了環保創新技術在住宅中應用和它所代表的建筑發展新趨勢,堪稱大型可持續發展住宅建筑的典范。它采用世界上大的地源熱泵系統,將用來幫助這個由第20層的咖啡館、干洗店等系列服務設施連接起來的8幢建筑組成的小區,采用為節能的方式保持恒濕恒溫,這是這座建筑的一大亮點。住宅單元還有一大亮點,就是可再利用廢水,將廚房和洗臉盆的廢水過濾,衛生間循環利用。大跨度建筑及作為其核心的空間結構技術的發展狀況是代表一個國家建筑科技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本文就空間網格結構和張力結構兩大類介紹了外(但主要是國外)空間結構的發展現狀和前景。對這一領域幾個重要理論問題,包括空間結構的形態分析理論、大跨柔性屬蓋的動力風效應、網殼結構的穩定性和抗震性能等問題的研究提出了看法。優美造型的膜材,不銹鋼配件和緊固件加上設計輕巧合理,表面處理嚴格的鋼結構支撐,塑造出形式美觀,設計合理的膜結構,在當今世界范圍內的建筑環境設計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