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水泥基灌漿材料應用技術規范GB/T50448-2008》
1 總則
1.0.1水泥基灌漿材料是由水泥、集料、外加劑和礦物摻和料等原材料經工廠化生產的干混料,加水拌合均勻后具有高流性、不離析、微膨脹等良好工藝特性及硬化快、早強高強等性能特點,因此水泥基灌漿材料有著廣泛的應用,確保了設備安裝、改擴建工程、加固工程的精度和質量,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簡化了施工工藝,加快了施工進度。與細石混凝土相比,該材料的高強、高流動性和微膨脹的特性得以充分的發揮。
自改革開放以來,冶金、石化和電力系統等從國外引進了軋鋼、連鑄、大型壓縮機和大型發電機等大型、特大型設備。為了提高此類設備的安裝精度,加快安裝速度和延長設備使用壽命,水泥基灌漿材料得到廣泛應用并得以迅速的發展。自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自主研發生產的水泥基灌漿材料在天津無縫鋼管公司、首鋼、寶鋼、燕山石化、揚子石化、丹東華能電廠、三峽工程、神州六號飛船研究基地、平朔煤炭工業公司、山水集團平陰水泥廠等眾多大中型企業的設備安裝、建筑結構加固改造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該材料在國內已有近20年的工程應用歷史。1997年,國家科委將水泥基灌漿材料列為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項目。
原冶金工業部為規范水泥基灌漿材料的生產與應用,組織編寫了國家行業標準《水泥基灌漿材料施工技術規程》(YB/T9261-98),推動了水泥基灌漿材料的生產應用和發展。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各行各業水泥基灌漿材料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需求量越來越大。目前國內從事水泥基灌漿材料的生產企業達二百余家,年產量30~50萬噸。為規范產品質量、正確選型和指導施工,達到技術先進、安全適用、經濟合理、確保質量,特制訂本規范。
1.0.3在應用水泥基灌漿材料的工程中,尚應符合有關現行標準規范包括《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JGJ104,《混凝土結構加固技術規范》CECS25,《建筑工程預應力施工規程》CECS180等。
2 術語
2.0.6水泥基灌漿材料絕大部分用于設備安裝灌漿,起到固定地腳螺栓和傳遞設備荷載的作用,灌漿層與設備底板的實際接觸面積非常重要。實驗和工程中均發現,有的水泥基灌漿材料,與底板的實際接觸面積較少,沒有起到很好傳遞荷載的作用,不利于工程質量。美國標準ASTM C1339給出了耐化學腐蝕聚合物灌漿料的流動性和承載面積的試驗方法。建議使用單位在材料選型和施工前,模擬現場條件,檢驗有效承載面,評估灌漿效果。
水泥基灌漿材料的體積變化分為硬化前體積控制、硬化后體積控制和復合體積控制三種類別。參照該分類方法,結合國內的測定方法和對不同類別產品的試驗結果,本規范規定以水泥基灌漿材料加水拌合后3h的豎向膨脹值為早期膨脹指標,此時漿體處于塑性。隨著水化的進行,逐步生成膨脹性水化產物,導致體積膨脹,定義為硬化后膨脹。而同時具有早期膨脹和硬化后膨脹,稱為復合膨脹。
3 基本規定
3.0.1目前水泥基灌漿材料主要用于地腳螺栓錨固、設備基礎的二次灌漿;當應用于加大截面積法混凝土結構加固時,由于該材料具有自密實、強度高、微膨脹等特性,解決現場配制混凝土質量不易控制、強度等級低、震搗困難等缺陷,因而很受施工單位的歡迎;應用于預應力孔道灌漿工程中,能夠密實充填孔道,提高對預應力筋的保護能力和預應力筋與孔道的粘結力。根據十幾年應用水泥基灌漿材料工程經驗,本條給出了水泥基灌漿材料的適用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