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PE 臺灣臺橡 7004N-PE |
烯烴類TPE 烯烴類TPE系以PP為硬鏈段和EPDM為軟鏈段的共混物,簡稱TPO。由于它比其它TPE的比重輕(僅為O.88),耐熱性高達100℃,耐天候性和耐臭氧性也好,因而成為TPE中又一發展很快的品種。自從1972年在美國由UniroyaI公司以TPR的商品名首先上市以來,多年以兩位數增長,2000年生產量已達3 5萬t,到2002年估計可達40萬t。現在,TPO已成為美日歐等汽車和家電領域的主要橡塑材料。特別是在汽車上已占到其總量3/4,用其制造的汽車保險杠,已基本取代了原來的金屬和PU。 1973年出現了動態部分硫化的TPO,特別是在1981年美國Mansanto公司開發成功以Santoprere命名的完全動態硫化型的TPO之后,性能又大為改觀,最高溫度可達120℃。這種動態硫化型的TPO簡稱為TPV,主要是對TPO中的PP與EPDM混合物在熔融共混時,加入能使其硫化的交聯劑,利用密煉機、螺桿機等機械高度剪切的力量,使完全硫化的微細EPDM交聯橡膠的粒子,充分分散在PP基體之中。通過這種交聯橡膠的”粒子效果”,導致TPO的耐壓縮變形性、耐熱老化性、耐油性等都得到明顯改善,甚至達到了CR橡膠的水平,因而人們又將其稱為熱塑性硫化膠。 烯類TPE 二烯類TPE主要為天然橡膠的同分異構體,故又稱之熱塑性反式天然橡膠(1-NR)。早在400年前,人們作為天然橡膠即發現了這種材料,但因其產自于與三葉橡膠樹不同的古塔波和巴拉塔等野生樹上,因而稱為古塔波橡膠、巴拉塔橡膠。這種T—NR用作海底電纜和高爾夫球皮等雖已有100余年歷史,但因呈熱塑性狀態,結晶性強,可供量有限,用途長期未能擴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