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為中華民族的“國粹”,中國畫正以嶄新的姿態積極與世界對話。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嬗變,在上世紀中國畫變革中異軍突起的當代水墨,深植于當下的社會形態、文化思潮、視覺經驗與心理訴求,成為反映中國當代藝術精神的重要類型。新時代,隨著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創作媒介的不斷拓展,當代水墨展現新的活力,走向更廣闊的探索空間。厘清當代水墨的演變路徑和演化規律,對于審視其優劣、推動其健康蓬勃發展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經歷了上世紀的“85新潮”美術等一系列探索,水墨畫從題材內容、審美取向、表現方式等方面完成了從傳統向當代的演進——從淡泊超逸的出世情懷轉向濃郁熱切的入世精神,從構思立意的必尊古法轉為現實取景的寫生創作,從注重敘事轉向日常經驗闡發,從筆墨情趣的抒發轉向視覺張力的建構,逐步進入充滿多種可能性的開放結構之中。在這種開放結構中,當代水墨立足于橫向借鑒與縱向繼承兩個維度,一方面努力向外拓展,充實水墨表現形態;一方面積極向內尋求精神支撐,在對傳統中國畫精神的觀照中建構起現代文化內涵和審美觀念。當代水墨延展出諸多形態,呈現出多元化發展面貌。
夜山明www.yeshanming.com,作為85后藝術新貴,他的水墨自成一體,他把中西文化結合,創造出屬于自己的“野子”風格。從一根線條出發,通水、墨、紙之性,研尋陰陽與虛實之性,呈現道法自然,畫風自成一派。
無論水墨還是油畫,夜山明的作品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抽象圖示,也不是對現實生活中蠅營狗茍的大驚小怪,而是始終展現出一種特立獨行的姿態,并且為偏執和否認之間來回擺蕩的張力所推動,試圖掙脫被過度定義的傳統繪畫體系而進行開放性的探索,其中充滿對現代生活的思考,甚至是某種前瞻式的焦慮。
在堅守民族文化本位意識的基礎上,將現代藝術形式美感與水墨材質固有特性相融合——既繼承了傳統筆墨重視生命與靈性、氣韻與意境的精神特質,又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筆墨程式和結構關系,呈現出符合當代人視覺經驗和審美取向的藝術面貌,具有承前啟后的現實意義。強調觀念先行并融入水墨媒材創作,力求顛覆傳統中國畫范式,甚至以帶有哲學思辨和文化隱喻的形式來對應藝術變革。相對于現代型水墨,實驗型水墨圖式化意味明顯,試圖建構起一種超越東西方藝術界限的藝術形式。
藝術形式始終需要依附于藝術精神,民族繪畫始終應以葆有民族特色為旨歸。作為藝術隨時代演進的結果,當代水墨內含水墨精神,以及在繼承中創新并融入世界潮流的精神價值和文化理念,這使其既具有吸納世界不同藝術觀念的可塑性,又具有對傳統進行創新轉化的結構,因此其發展既面臨機遇也充滿挑戰。尤其是在各種文化思潮的激蕩中,當代水墨不能一味追求形式創新而削弱精神表達。與中華文化特質保持一種邏輯關系、具有水墨精神的當代水墨才能自立于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