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合金變形縫成品力學性能試驗方法
B.1 試驗設備
拉力試驗機、壓剪試驗機。
B.2 試驗條件
試驗室的標準溫度為23℃±5℃。
B.3 試樣制備
取0.5m長度建筑變形縫裝置,組裝好成品。
B.4 試驗方法
在試驗平臺上,兩邊用定位螺栓或其他的有效方法將試樣與試驗平臺連接,然后采用試驗機進行模擬拉伸、壓縮、豎向變化,實測拉壓過程中拉伸和壓縮時水平摩阻力、拉伸壓縮時變位均勻性、伸縮量、垂直變形量及承載力等各項試驗,見圖B.1,試驗結果應符合設計要求。
圖B.1 測試建筑變形縫裝置示意圖
B.4.1 水平摩阻力
試驗將試樣一側固定,另一側施加水平力,并用壓力傳感器記錄水平力大小,達到伸縮量即停止施加水平力,記錄水平力。重復3次,將各次記錄的水平力數值的平均值作為水平摩阻力。
B.4.2 拉伸壓縮時變位均勻性
拉伸壓縮時變位均勻性試驗可與拉伸和壓縮時水平摩阻力的試驗同時完成。通過位移傳感器記錄初始時兩端讀數,調整兩讀數為一致。按伸縮量均勻分為10級,記錄每級讀數。取兩端讀數差值,重復3次,將各次測試的差值平均值作為變位均勻性數值。
B.4.3 伸縮量
伸縮量試驗可與拉伸和壓縮時水平摩阻力的試驗同時完成。通過位移傳感器記錄初始時兩端讀數,調整兩讀數為一致。取位移量時讀數,計算位移時讀數與初始讀數差值,重復3次,將各次測試的差值平均值作為位移量數量。
B.4.4 垂直變形量
試驗將試樣一側固定,另一側施加垂直力,通過位移傳感器記錄初始時一側讀數。取垂直變形量時讀數,計算垂直變形量時讀數與初始讀數差值,重復3次,將各次測試的差值平均值作為垂直變形量數量。
B.4.5 承載力
將試樣置于試驗機的承載板上,試樣中心與承載板中心位置對準。加載至設計承載力的10%,核對承載板四邊的位移傳感器并讀數。計算試樣撓度,設置加載位移量,在10min左右時間逐級加載。記錄承載力,重復3次,將各次測試的數值平均作為承載力。
B.5 試驗報告
試驗報告應包括下列內容:
a)試驗機性能及配置描述;
b)試件概況描述:包括建筑變形縫裝置型號、規格,水平摩阻力、變位均勻性、伸縮量、垂直變形量及承載力,并附簡圖;
c)試驗過程中出現異常現象描述;
d)試驗記錄完整,評定試驗結果;
e)附試驗照片。
變形縫剪力墻模板支設施工工法 1.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高層及超高層結構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在工業與民用建筑中,剪力墻和框架剪力墻結構在高層結構中應用極為普遍,剪力墻之間設置變形縫在高層結構中也非常多見。 變形縫(抗震縫、沉降縫、伸縮縫)的設置間距一般為200~500mm,因此變形縫兩邊模板的支設和拆除在結構施工時往往具有一定的施工難度。 傳統模板施工方法是先施工完一邊剪力墻后,施工另一邊剪力墻時往往要在200~500mm的變形縫中填塞苯板,費時費工,且苯板容易變形,施工質量不易控制,同時苯板不能拆除或拆除不干凈。 2. 工法特點 ①、利用大模板施工技術,可克服傳統模板的支設和拆除困難; ②、大模板吊裝施工工藝可節省工程成本(與苯板填充相比),且混凝土成型質量更容易保證; ③、可利用常規材料和現有現場施工設備組織施工; ④、減少操作難度、縮短施工工期。 3. 適用范圍 適合于高層及超高層建筑兩面剪力墻間變形縫(縫寬200~500mm范圍內)的模板支設與拆除。 變形縫 一、變形縫的作用和分類 建筑變形縫的主要原因: 1、溫度變化 2、地基沉降 3、地震作用 解決建筑變形縫的方法 1、加強建筑的整體性:圈梁、構造柱等。 2、預留縫隙-釋放變形能以減小變形能引起的應力。 溫度變化-伸縮縫-水平方向自由變形 地基不高凸不平沉降-沉降縫-垂直方向自由沉降變形 地震-防震縫-防地震水平波的影響 變形縫應依據不同的工程實際情況、按照有關的設計規范規定設置。其采用的構造處理方案應根據其部位和需要分別達到蓋縫、防水、防火、保溫、美觀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