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順著中國地圖往西北方向,有一個人跡罕至的神秘地方——青海黃南藏族自治州,這里是孕育了長江、黃河、瀾滄江的三江源,豐富的水源造就了147萬公頃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高山草原,這里也是珍貴的冬蟲夏草產區。
圖|藏民在挖蟲草
三年前,我和同事就來青海考察過,因為一直都知道這里有特殊的蜜源植物,如果能釀成蜜,即使很少的量,那也再好不過了。圣地可抵達,珍蜜卻不易得,高原苦寒,溫度低,蜜蜂很難在這樣的環境下活動,之前也一直沒聽說過有人在這個地方放蜂。
后來我和同事商量,再擴大考察范圍。機緣巧合,一位藏民向導就帶我們走到了現在的金沙蜜蜂場,這是藏在青藏高原腹地的草甸,水草豐茂,牛羊成群,世代生活在這里的都是逐草放牧的藏民。
雖跋山涉水,但是這個地方我們沒有白來,這里不僅有黑枸杞、獨一味等上百種花源植物,更有大黃、雪蓮、冬蟲夏草等中國獨有的國家特級保護中草藥材,對人體有很好的補益之功。最重要的是,這里溫度非常適宜,平均氣溫在15℃以上,最高溫度能達25℃,完全符合蜜蜂的生活環境。
這讓我們非常興奮,第一年只敢放了幾箱蜂在這里做實驗,兩個多月的花期下來,得到了不大不小幾瓶蜜,后來專門送到檢測機構,檢測結果非常驚喜。
經過這兩年的摸索,金沙蜜的采集量雖然不多,但也基本穩定,能作為一個蜜源品種了,這已足夠讓人滿足。蘊含高原百種中草藥植物精華的金沙蜜,就像上天送給我們的禮物,可遇不可求,珍貴而稀少。
強壯的蜂群在這片高海拔山區適應環境非常快,這里的花開的好,每時每刻都有山花熱熱鬧鬧的盛開,這些都是蜜蜂的喜愛。
每天太陽剛出來,蜜蜂就會飛出去采蜜,等到太陽就要落山,它們就會身子鼓鼓的飛回來,因為采到了很多的花蜜,它們會在蜂箱外面短暫休息一下,再拖著圓鼓鼓的身子爬進去。
因為蜂場在藏區,我們也少不了和藏民打交道,也有藏民拿著新鮮的羊奶來換蜂蜜,或者放牧歸來的牧民到蜂場坐坐。我嘗過他們用蜂蜜羊奶制成酥油做酥油茶,在高原雖沒有城市的霓虹璀璨,但卻有滿天星河如洗,配上這暖身酥油茶,別有一番野趣。
圖|蜂場的夜空
但是蜜蜂就沒有那么悠閑了,它們晚上要聚集自己身體所有的熱量來釀蜜,走過蜂箱,你能聽到嗡嗡的煽動翅膀的聲音。它們是勤勞的精靈,白天在百花群中穿梭采蜜,晚上又在蜂箱中釀蜜,晝夜溫差大,蜜蜂自我的感知,讓它們需要加快封蓋。
今年已經是第三年在這里取青海金沙蜜了。當初取名為金沙蜜,一是描述它美麗的樣子,它是一個結晶的蜜種,粒粒分明,像是陽光下細細的金沙,有斑駁的光澤,入口即化,回味醇香;二是說明這種蜂蜜的特殊和難得,就像金子一樣寶貴。
圖|金沙蜜
今年在西安召開蜂產品進出口大會,各國權威蜂業專家悉數到會,金沙蜜有幸成為大會的品鑒蜂蜜,備受喜愛。歐洲養蜂協會的黑費克主席品嘗后,愛不釋手,我就將這罐蜂蜜鄭重贈送給他。
圖|贈送黑費克主席金沙蜜
8月份,第46屆國際養蜂大會主席、加拿大拉瓦爾大學生物學教授Pierre Giovenazzo先生和加拿大蜂蜜委員會執行董事Roderick Keith Scarlett先生一行,赴田野牧蜂阿勒泰成熟蜜基地考察調研,在品嘗環節對金沙蜜贊不絕口,一定要帶幾瓶樣品回去研究。
圖|第46屆國際養蜂大會主席品嘗金沙蜜
我國蜂蜜研究所的專家孫麗萍老師,本就對珍稀蜜種非常感興趣,嘗過金沙蜜后,也做了相關的研究,金沙蜜中確實有一種特殊物質,是其他蜜種中所沒有的,這就像王漿中的神秘R物質一樣,是大自然給我們的謎語等待我們去揭曉。
這份神秘,也是金沙蜜的故鄉——黃南藏族自治區帶給它的光環。這里離天很近,離神很近,但是離人很遠。當地的藏民篤信佛教,敬畏自然,他們很多人家的住處都有五彩經幡,尤其是在山頂、江河湖畔、寺廟周圍等風大的地方,更會掛上大幅經幡,經幡的五種顏色分別代表了藍天、白云、火焰、綠水和黃土。
每一副經幡上有藏文寫的經文,風吹過,經幡就會飄舞一次。藏族人相信,風每吹動經幡一次,就是誦經一次,也是向神祈福一次,而且可以隨風傳達到上天。
這是對蒼茫天地間所有生靈的祝禱,告誡子子孫孫在享用大自然恩賜的同時,更要懷有敬畏之心,尊重自然的循環,敬畏共存的生命。
當金沙蜜在溫水中氤氳出絲滑的身姿,你一定不會想到,它是如此來之不易,需要每只蜜蜂窮盡一生的精力,忍受著高原反應,采集上百萬花朵,飛行五千公里,經過上千次的振翅,才凝聚成小小的一勺蜜糖。
這是大自然給予的恩賜,是這個地球上寶貴的藥食同源的物質之一。它在滋養身體的同時,也在治愈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