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互聯網進入下半場,傳統電商紅利趨于消失,社交電商逐漸興起。借助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傳播,社交電商已經越來越多地在縣域電子商務、農產品上行、青年創業者創業中發揮優勢,促進了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消費扶貧加上社交電商,將會給扶貧帶來怎樣的改變呢?7月22日,在北京召開的消費扶貧高峰論壇暨溫暖中國社交電商消費扶貧行動發布會回答了這個問題。
微信抖音可幫助農民賣產品
消費扶貧,就是通過消費帶動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幫助貧困人口脫貧,是扶貧事業可持續的重要方式。在這個過程中,社交電商的介入更拓展了消費扶貧的渠道。
一直以來,貧困地區最大的問題就是“農產品”上市。統計顯示,綜合電商比例,農產品上行比例大概處于4%至9%之間,而這個比例也反映出電商在農產品上行中遇到的困境。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副理事長姚廣輝在幾年的調研中得出結論,要讓非標準化的農產品賣出去需要依靠社交電商。傳統的電商流量很貴,社交電商最大的優勢就是流量優勢,而且傳播性也很廣,所以很多企業、品牌、農產品就依托于社交這種方式解決了這一難題。營銷通了,產業、種植以及整個供應鏈就通了。
中國農業經濟學會會長尹成杰在論壇致辭中表示,互聯網+消費扶貧是實施精準扶貧脫貧戰略的重要模式創新,而互聯網+消費扶貧這種模式實質依托網絡技術,使貧困地區的農產品流通在線化、數據化,提高貧困地區農產品流通和交易的效率。
北京工商大學教授、中國農產品電商研究院院長洪濤也認為,應當借助微信、微博、直播,甚至是抖音等各種社交新方式助力貧困地區優質農產品走出來。
社交電商企業和產品追溯平臺解決消費痛點
而社交電商http://www.shunjian8.com/的歸宿還是電商,可持續發展的標準也依然未變,商品品質、用戶服務、供應鏈控制、消費體驗仍舊是永恒的話題也是競爭勝出的關鍵。近些年頻頻出現的“滯銷大爺”、“滯銷菠蘿”等事件給消費者和貧困地區農產品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導致部分貧困地區的優質區域品牌受到損害。
論壇發布的社交電商企業和產品追溯平臺,將借助科技力量解決社交電商中存在的這些問題。智云天地董事長侯寧介紹說,追溯平臺要做到幾點:第一是生產經營責任主體可備案;第二是產品可跟蹤、可召回;第三是消費者可識別。要讓社交電商扶貧有序的、良性的去發展。
啟動儀式還簽訂了社交電商消費扶貧行動合作協議。其中,深圳伍畝田、滴滴出行等企業和新疆達成了首期100頓大棗銷售合作,新疆大棗也成為了社交電商消費扶貧行動的首個消費扶貧產品。社交電商企業和產品追溯平臺將采取全社會化追溯辦法,保障消費扶貧產品的安全可靠。
六大舉措助力脫貧攻堅
在當天的論壇上,由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社交電商專委會、中國社會扶貧網、縣學(北京)電子商務技術研究院等單位聯合發起的“溫暖中國社交電商消費扶貧行動”正式啟動。
溫暖中國社交電商消費扶貧行動主要內容為消費扶貧、媒體扶貧、營銷扶貧、培訓扶貧、數據扶貧、旅游扶貧六個方面。發起單位將積極協調社交電商平臺、各類媒體、行業專家、供應鏈企業通過幫助貧困地區建立農產品標準化體系、采購供應及溯源體系、人才培訓體系和新型銷售體系,結合地方優勢資源,運用直播和社交工具挖掘農產品故事,動員大家為家鄉代言,通過農旅結合方式促進貧困地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文章來源:http://www.shunjian8.com/ydds/3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