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鋼BLC材質性能介紹
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企業標準
沖壓用冷連軋鋼板及鋼帶
(Q/BQB 408-2009 代替Q/BQB 408-2003)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沖壓用冷連軋鋼板及鋼帶的分類和代號、尺寸、外形、重量、技術要求、檢驗和試驗、包裝、標志及檢驗文件等。
本標準適用于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厚度為0.30mm~3.5mm的沖壓用冷連軋鋼板及鋼帶(以下簡稱鋼板及鋼帶)。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T 222-2006 鋼的成品化學成分允許偏差比
GB/T 223 鋼鐵及合金化學分析方法
GB/T 228-2002 金屬材料 室溫拉伸試驗方法
GB/T 2523-2008 冷軋金屬薄板(帶)表面粗糙度和峰值數的測量方法
GB/T 2975-1998 鋼及鋼產品力學性能試驗取樣位置及試樣制備
GB/T 4336-2002 碳素鋼和中低合金鋼 火花源原子發射光譜分析方法(常規法)
GB/T 5027-2007 金屬薄板和薄帶塑性應變比(r值)試驗方法
GB/T 5028-1999 金屬薄板和薄帶拉伸應變硬化指數(n值)試驗方法
GB/T 8170-2008 數值修約規則與極限數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20066-2006 鋼和鐵 化學成分測定用試樣的取樣和制樣方法
GB/T 20123-2006 鋼鐵 總碳硫含量的測定高頻感應爐燃燒后紅外吸收法(常規方法)
GB/T 20125-2006 低合金鋼 多元素含量的測定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
GB/T 20126-2006 非合金鋼 低碳含量的測定 第2部分:感應爐(經預加熱)內燃燒后紅外吸收法
Q/BQB 400 冷軋產品的包裝、標志及檢驗文件
Q/BQB 401 冷連軋鋼板及鋼帶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許偏差。
牌 號
BLC 一般用
BLD 沖壓用
BUSD 深沖用
BUFD 特深沖用
BSUFD 超深沖用
牌號 化 學 成 分 %
C Mn P S Alt a Ti b
DC01(St12) ≤0.10 ≤0.50 ≤0.035 ≤0.025 ≥0.020 -
DC03(St13) ≤0.08 ≤0.45 ≤0.030 ≤0.025 ≥0.020 -
DC04(St14,St15) ≤0.08 ≤0.40 ≤0.025 ≤0.020 ≥0.020 -
DC05(BSC2) ≤0.008 ≤0.30 ≤0.020 ≤0.020 ≥0.015 ≤0.20
DC06(St16, St14 –T,BSC 3) ≤0.006 ≤0.30 ≤0.020 ≤0.020 ≥0.015 ≤0.20
a 對于牌號DC01、 DC03和 DC04,當C≤0.01時Alt≥0.015。 b 可以用Nb代替部分Ti,此時Nb和Ti的總含量≤0.20。
牌 號 屈服強度a MPa 抗拉強度 MPa 不小于 斷后伸長率 (L0=80mm,b=20mm) % 不小于 值b, c 不小于 值b, c 不小于
公稱厚度 mm
<0.70 0.70~<1.0 1.0~<1.6 ≥1.6
DC01(St12) 130~- -
DC03(St13) 120~- -
DC04(St14,St15) 120~210.5 0.18
DC05(BSC2) 110~ 1.8 0.20
DC06(St16, St14 –T,BSC 3) 100~ 41 42 2.0 0.22
a 當屈服現象不明顯時采用RP0.2,否則采用ReL。 b 對于牌號DC04其值、值為和;對于牌號DC05、DC06其值、值為和。當厚度≥1.6mm時,值允許降低0.2;當厚度≥2.0mm時,值和值不作保證。 c =(+2+)∕4;=(+2+)∕4。
拉伸應變痕鋼板及鋼帶拉伸應變痕的規定
牌 號 拉伸應變痕
DC01(St12) 鋼板及鋼帶在室溫條件下儲存,在制造后3個月內,保證使用時不出現拉伸應變痕
DC03(St13) 鋼板及鋼帶在室溫條件下儲存,在制造后6個月內,保證使用時不出現拉伸應變痕
DC04(St14,St15) 鋼板及鋼帶在室溫條件下儲存,在制造后6個月內,保證使用時不出現拉伸應變痕
DC05(BSC2) 鋼板及鋼帶在室溫條件下儲存,保證使用時不出現拉伸應變痕
DC06(St16, St14 –T,BSC 3) 鋼板及鋼帶在室溫條件下儲存,保證使用時不出現拉伸應變痕 級 別 代 號 特 征
較高級的精整表面 FB (O3) 表面允許有少量不影響成型性及涂、鍍附著力的缺陷,如輕微的劃傷、壓痕、麻點、輥印及氧化色等。
高級的精整表面 FC (O4) 產品二面中較好的一面無肉眼可見的明顯缺欠,另一面必須至少達到FB的要求。
超高級的精整表面 FD (O5) 產品二面中較好的一面不得有任何缺欠,即不能影響涂漆后的外觀質量或電鍍后的外觀質量,另一面必須至少達到FB的要求。
表面結構表面結構為麻面(D)時平均粗糙度Ra按0.6μm
(B)時平均粗糙度Ra按Ra≤0.9μm控制。
7 檢驗和試驗7.1 鋼板及鋼帶的外觀用肉眼檢查。
7.2 鋼板及鋼帶的尺寸、外形應用合適的測量工具測量。
7.3 值是在16%應變時計算得到的;n值是在10%~20%應變范圍內計算得到的,當均勻伸長率小于20%時,應變范圍為10%至均勻伸長結束。
7.4 每批鋼板及鋼帶的檢驗項目、試樣數量、取樣方法、試驗方法及取樣方向應符合表8的規定。
序號 檢驗項目 試樣數量(個) 取樣方法 試驗方法 取樣方向
1 化學分析 1/爐 GB/T 222 GB/T 223 -
2 拉伸試驗 1 GB/T 2975 GB/T 228 橫向試樣
3 塑性應變比 (值) 1或3 GB/T 2975 GB/T 5027 -
4 應變硬化指數(值) 1或3 GB/T 2975 GB/T 5028 -
5 表面粗糙度 - GB/T 2975 SAE J911 -
注:、為一個試樣;、為三個試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