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蘇地區肉羊預混料的廠家,羊采取舍飼的方式如果大多還是追求飼養報酬低、生長速度慢、產肉性能差的土種羊,自然不會收到較為理想的經濟效益,所以臨床生產中應該改良品種以優化群體的結構。選擇優良的羊品種,發展經濟雜交優良品種自然成為提高舍飼養羊的關鍵,生產中應該盡量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進行選擇,然后結合生產性能、飼養周期、經濟效益等因素選擇合適的品種。對于雜交組合品種也要選擇最佳的以實現經濟效益,但是應該基于發展商品羊和不斷提高生產性能為基礎。母本個體應該挑選1~4歲,個體較大、體型勻稱、母性好、乳房發育良好和無生殖道疾病的;而公羊以國外的優良品種為首選,生產中通常不會進行自行的繁殖。生產中通過采取存優去劣的方式對羊群結構進行優化,逐漸將老齡羊和生產性能比較差的羊進行處理,通過不僅一次的選擇,堅持執行因時、因市制宜的原則,循序漸進的優化羊群結構,逐步提升羊場的經濟效益。
飼養者應該不斷的對羊群進行結構調整,但是在調整之前應該考慮本地的氣候特點和飼養羊的品種不同而進行。一般規模比較小的飼養戶不建議飼養種公羊,因為從經濟角度出發良種羊的價格偏高,所以具有較高的飼養風險。相比較人工授精方式屬于比較經濟的,不僅可以節約很多飼養經費以及購買種公羊的費用。但是如果飼養規模比較大的就應該在自己場配備種公羊,同時也要對人工采精、人工授精技術展開積極的推廣措施,對于種公羊的利用率應該最大限度的提高,將種公羊的飼養數量盡量的加以控制。
目前不少舍飼養羊的場內依然有許多問題存在,生產中比較常見的有飼料種類單一、飼草品質差、日糧配合不合理等幾種情況,在生產上會直接影響羊場的養殖效益。羊場如果能夠提供給羊足夠的飼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舍飼養羊的成功率,從而提高羊場的經濟效益。根據筆者多年的臨床經驗可以總結出:1只成年肉羊全年應儲備青飼料180~250 kg、青貯秸稈1100~1200kg、多汁飼料180~260 kg、精飼料270~300 kg。但是一般冬季羊場的飼草飼料存儲量應該稍微的多一些,以防止冬期延長造成飼料量不足以滿足羊的營養需要。而育肥肉羊在育肥期間精料和粗料比要保持在2:3比較合適,利于羊的生長并且提高經濟效益。
羔羊出生后2~3 h內讓其盡快哺足初乳。因為初乳營養豐富,容易吸收,蛋白質含量為常乳的4倍,并含有較多的抗體,既有清理胃腸道的作用,又能抑制消化道內雜菌的繁殖,增強羔羊抵抗疾病的能力。早期斷奶技術可以使羔羊盡早處于人為調控的營養環境之中,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發揮羔羊早期生長快的潛能,利于羔羊的生長發育和抵抗自然災害;可以縮短羔羊生產周期,依市場需求反季節生產優質羔羊肉,提高羔羊的生產效益;有助于母羊群中實行高效高頻繁殖。早期斷奶技術是高效養羊生產的重要環節。羔羊早期斷奶后要補給開食料,開食料后改用代乳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