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奢侈品(2)沃爾岡·拉茨勒在暢銷書《奢侈帶來富足》這樣定義奢侈:“奢侈是一種整體或部分地被各自的社會認為是奢華的生活方式,大多由產品或服務決定。奢侈品在國際上的概念是“一種超出人們生存與發展需要范圍的,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消費品”,又稱為非生活必需品。
其實,從經濟意義上看,奢侈品實質是一種高檔消費行為,本身并無褒貶之分。從社會意義上看,是一種個人品位和生活品質的提升。
經濟學把奢侈品定義為對其需求的增長高于收入增長的物品。它涵蓋范圍可能很廣,從人參、名牌手表到豪華汽車,都可能是奢侈品。
不過,通常人們認為奢侈品是那些非常昂貴的物品,即大部分人消費不起的物品。有些奢侈品既不是必需的又沒有實際用途的昂貴物品,如名牌箱包、高級成衣和高檔汽車。私人飛機和豪華游艇當然也屬于奢侈品的范疇。
奢侈品被定義為“一種超出人們生存與發展需要范圍的,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消費品”。 “奢侈品”主要包括高檔服裝、珠寶首飾、豪華游艇、私人飛機等。增加了中國消費者在國際市場的購買力,中國人境外消費奢侈品已經是全球第一。中國人強勁的消費能力使眾多國際奢侈品牌對中國市場信心倍增,紛紛加快開辟新店,拓展二三線城市市場,搶占市場份額。
奢侈品“奢侈品”其實是一個舶來概念,指的是英文中的luxury。什么是Luxury?牛津高階辭典如此解釋:a thing that is expensive and enjoyable but not essential;劍橋高階辭典如此解釋:something expensive which is pleasant to have but is not necessary;韋伯斯特辭典的解釋則是:something adding to pleasure or comfort but not absolutely necessary。縱觀這三本辭典,luxury的含義大致有三個重點:好的、貴的、非必需的。
雖然中文解釋的“揮霍浪費錢財,過分追求享受”大致也含有這三個特性,不過就表達來說,英文明顯要中性許多,不算太過負面。
不過即使是英文的解釋,其實也不是一個好解釋。好、貴、非必需這三個都是相對概念,用來作名詞解釋也許還行,但要做一些嚴格的學術探討,恐怕就不行了,究竟多好、多貴、多非必需才算奢侈品。也許可以借助80/20法則來界定一下,同類產品中最好的20%產品,同時對于80%的人來說是昂貴而且非必需的產品,也許就可以將其稱之為奢侈品了。當然,80/20只是一個隨便的說法,也可以在進一步細化,比如利用90/10再從奢侈品中劃分出高級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