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來,楊梅枝葉凋萎病成為楊梅一種新的病害。除了溫州外,浙江省內的臺州、麗水、紹興,福建、兩廣等地均有發生。楊梅凋萎病于9月至翌年3-4月集中爆發,具有廣泛性、爆發性與毀滅性,如不及時控制,將嚴重威脅楊梅產業的發展。
一棵楊梅樹從種下到結果實,需要5年時間的精心管理,眼看自家的楊梅園中的植株出現了枯萎現象,且日漸嚴重,不少樹甚至整棵枯萎死亡。楊梅遭受凋萎病侵害,農戶除了心疼,也在努力摸索防治經驗,今天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楊梅枝葉凋萎病。
楊梅枝葉凋萎病始現癥狀為當年生枝梢急性凋萎,即楊梅枝梢葉片首先急性青枯,后漸漸呈枯黃、褐黃直至枯死,癥狀初現時葉片不脫落,1-2個月后葉片才漸漸開始脫落。雨水多、濕度大時落葉后的葉痕位置有白色絨毛狀菌絲長出,有時會蔓延到枝干上,枝條傷口處也會出現白色絨毛狀菌絲。嚴重發病植株根系會出現大部分或全部壞死。
楊梅凋萎病在防控策略上做到控制施用多效唑,在矯治技術上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連年使用中草藥制劑,補充營養,提高樹樹勢。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防治。
1.控制多效唑施用
據統計,多效唑的過量施用造成楊梅樹樹勢減弱,抗病能力下降,應嚴格控制多效唑的施用量,以免加重病害的發生。對已發生凋萎病的楊梅樹必須停用多效唑,恢復樹勢;杜絕小樹、苗木施多效唑;建議多效唑不土施。
2.合理修剪
病樹輕修剪,促進樹冠生長。重度、中度病樹枯梢枝分批剪除,減輕樹體受損。病株在任何時候修剪均需專用剪、專用鋸,修剪后傷口要及時用《潰腐靈》涂抹,防止病菌入侵。若修剪后不及時處理,大量的修剪傷口裸露在外,會成為病原物主要的侵染位點。
3.加強樹體營養,修復根圍生態
在楊梅生產管理中,重視秋季過冬的基肥(每年一般在11-12月間)和春季施肥,因樹定肥量。提倡以施用有機肥為主,復合肥為輔。補充鈣、鎂、硼、鋅、鉬等中微量元素。培養中庸健壯樹勢。調整土壤pH值,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保持樹體良好生長。控制掛果量。
可同時施用微生物菌劑《地力旺》,起到解磷、解鉀、固氮的作用,提高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調節植株代謝,增強根系活力和養分吸收能力,改善長期施用化肥造成的根系環境惡化狀況。
4.加強病蟲害防治
特別重視赤衣病、干枯病、枝腐病癌腫病等枝干病和褐斑病防治。
做好預防工作,在樹體萌動前,使用青枯立克、地力旺灌根,春梢生長期噴藥2次、夏梢和秋梢生長期各使用靚果安、大蒜油噴霧3次,間隔期15天。此外,5月初、8月初分別用0.1%-0.4%硫酸亞鐵溶液和沃豐素于樹冠噴霧1-2次。楊梅采摘結束后,天氣高溫多雨,采摘造成很多傷口,及時使用《潰腐靈》全園噴藥保護,防止病菌侵入。
通過噴霧、灌根、涂抹的方式,持續傳導殺菌,修復受損細胞,補充高能量物質,提高葉綠素含量、提高酶活性、激活抗病基因的表達,提高作物抗病能力,激活作物的次生代謝,提高果實的品質和口感。樹體直接表現為春季展葉早,葉片轉綠快,葉片油綠有光澤,秋季落葉晚,具有明顯的養樹功效,樹體健壯,免疫力強。
另外,臺風等自然災害,可造成大的斷枝,加上空氣濕度大,病菌侵入的可能性增大,需對斷枝的傷口及時涂抹《潰腐靈》進行保護。
5.做好冬季清園
結合冬季修剪,清理地上殘枝落葉,全園用《潰腐靈》60-100倍液噴霧,殺滅樹體表面及潛藏的病原菌,修復受損組織和細胞。枯枝嚴重的樹,要立即挖除,并及時燒毀,減少傳染源。
6.對于已經上病的楊梅
要用靚果安1100-150倍+沃豐素600倍+大蒜油1000倍葉面噴霧,持續用藥,藥液與植株親和,不會產生抗藥性。對于樹勢弱的可以用青枯立克100-150倍+沃豐素600倍+大蒜油1000倍灌根,增強樹勢。已經上病的園區需要連續幾年用藥,因為枯枝造成樹體本身創造的營養減少,根系不同程度也出現爛根現象,往上傳輸的營養也會減少,完全不滿足樹體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需要。這就須持續使用中草藥制劑補充營養,殺菌,修復傷口,提高樹勢。樹勢健壯才是根本。
下面看一則使用中草藥制劑的效果圖
圖一 圖二
圖一為對比園區:同品種同樣樹齡的楊梅樹,使用的別的廠家產品,未使用奧豐的周年防治方案
圖二為試驗園區,按照公司周年用藥兩次后的圖片
圖二中老葉片長勢飽滿,新生葉片展葉快,葉片厚度增加,提早進行光合作用,生產葉綠素,補充樹體養分,中藥具有累積效果,持續用藥的過程中,藥效達到累積效果,在病害來臨時樹體自身抵抗一部分,中藥殺滅一部分,使樹體不會受病菌侵染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