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攝影
攝影有兩種含義:
一是指攝制人員。攝制人員是一部電影造型藝術的體現者。一部電影——全體創作人員的勞動結晶,都是通過攝影人員一個鏡頭一個鏡頭地拍攝出來的。他與導演一起進行“創作”,也就是說,作為一個攝影人員,職責就是在導演的創作思想指導下,用攝影手段、技巧去實現導演的創作意圖和藝術構思。
二是用電影攝影機攝取景物影像的過程。通常包括三個步驟:
首先使景物形態通過透鏡在感光片上曝光,構成潛影;
其次將曝光后的感光片經顯影和定影等化學處理,得到明暗程度與景物相反或色彩與景物互成補色的負象,即底片;
最后,使另一感光片通過底片曝光,再經顯影和定影等化學處理而得到明暗程度或色彩與被攝景物一致的正象,即透明正片。也有使用反轉感光片拍攝的,經過顯影和定影等化學處理,直接得到透明正片。
二、攝像
攝像有兩種含義:
一指攝像人員。攝像人員是一部電視教材造型藝術的體現者。其職責是在導演創作思想指導下,用攝像手段、技巧去實現導演的創作意圖和藝術構思。
另外,指用電視攝像機攝取景物影像的過程。
三、錄像
錄像有兩種含義:指使用錄像機的人員。
將電視攝像機攝取的景物影像用錄像機記錄在錄像磁帶上的過程。
四、曝光
感光材料受光作用的過程。曝光量的大小取決于感光材料受光的照度與曝光時間,即:曝光量= 照度×時間。照度可用光圈大小來調節,曝光時間可用遮光器(銥烀龐)速度來控制。電影攝影機中的膠片是恒速連續運轉的,一般除使用光圈外,有時也配合使用裝在機身內部的俗稱乙蹲影逵的遮光器的開角度大小調節曝光量。
1.曝光點
電影底片上獲得中級密度的景物亮度控制點,也是曝光組合選擇的基準點。在電影生產中,對它的選擇受如下相互關系的制約:中級反光率的景物亮度產生底片中級密度,經過標準光號印片而獲得銀幕最佳視覺效果。實際拍攝中,被攝體所處的具體光照條件是選擇曝光點和計量曝光時各種參數的主要依據。
2.曝光不足和過度
拍攝場景的光線比較昏暗,在拍攝時又未調整好光圈而致使拍攝出的畫面昏暗不清,稱為“曝光不足”,反之,稱為“曝光過度”。曝光不足和曝光過度本是攝影差錯所致,但有時為了獲得特殊的藝術效果,有意使曝光不足或過度。在兩種畫面交接時,運用曝光不足或過度這種特殊的技巧,可以產生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
3.曝光反效應
指在增加曝光量后繼續曝光,使密度反而降低的反效應。
4.暗部曝光
用測光表暗部曝光點對準最低量度進行曝光,叫暗部曝光。暗部曝光使暗部層次分明,其余部分都在底片有效光域之外,必然曝光過度,尤其畫面最亮部分發白、發毛。這種方法適用拍明調、軟調等畫面。
5.亮部曝光
測量景物選擇光域中最高亮度,用測光表亮部曝光點對準最高亮度進行曝光,這叫亮部曝光。這樣的方法,只能拍到選擇光域中的亮部階梯部分,其他漸暗部分都在底片上有效光域之外,必然曝光不足,缺乏層次。畫面中的高亮度部分層次分明,而陰暗部分成為暗影或剪影。這種方法適合拍“暗調”、“硬調”的畫面。
五、感光
1.感光度
表示感光快慢的數值。在規定的顯影條件下,測定感光材料達到一定密度值所需的曝光量,即:感光度= 常數。感光度的計量,國際上有很多標準,如我國暫行標準(GB),美國國家企業標準(ASA)等。
2.感光測定
以曝光量與密度的關系為基礎,檢驗感光材料性能和控制攝影及洗印條件的方法。將感光材料在感光儀中作階梯式、漸變式的曝光,經顯影后得出一條曝光量與密度值對應關系的特定曲線,即可測得感光材料的感光度(曝光指數)、反差系數(以r表示)、寬容度(亮度容納范圍)等特性指標。將光楔作不同時間的顯影,根據反差系數與顯影時間的對應關系,畫出一條 r= f(t)函數曲線,作為控制中的洗印條件的依據。
六、清晰度、明度與能見度
1.清晰度
又稱“象界”,攝影透鏡的成象在細微紋理上表現清晰的能力。物體的反射光點通過透鏡聚成焦點(實際上是分散圈),其大小可以決定透鏡的清晰度。若分散圈大,則透鏡的象界一定柔散,細微紋理不能顯示出來;若所有分散圈都很小,而組成的象能分辨出細微紋理,透鏡的象界可稱良好。這是屬于光學清晰度。此外,感光片分辨率低、曝光過度,以及顯影液性質過強和顯影處理方法不當等,會影響影像的清晰程度,這是屬于攝影清晰度。
2.明度
攝影術語。由光線所產生的視覺明亮程度。明度不同于亮度,它是一種主觀方面的感覺,一種心理印象,不能直接測定。
3.能見度
通常是指物體能被正常的目力看到的最大距離。這里是指影片畫面(映在銀幕上)在一定距離的情況下,被正常的目力所看到的清晰的程度,所以又稱“明亮度”。能見度的好壞受諸多因素的制約,如攝影機解象力的好壞,拍攝時天氣、光線的好壞等。
七、攝影臺本與攝影闡述
1.攝影臺本
也稱“攝影設計”。為體現攝影創作意圖制定的具體拍攝方案。攝影臺本包括分場設計、特殊效果及其具體措施。攝影(象)師要對每個鏡頭進行研究,從拍攝角度到布光,從拍攝時間到環境氣氛,從色調到光學鏡頭及光學附件,從拍攝方法到技術措施,均要加以周密考慮。攝影臺本也是攝影(象)師最具體、最細致的拍攝計劃。
2.攝影闡述
電影攝影師、電視攝像師拍攝前的工作術語。攝影(象)師接受拍攝任務后,在聽取導演意見的基礎上,自己全面分析影視稿本,然后向攝制組闡述他對稿本的理解,對影視教材各主要場景的設想、要求等。由于攝影(象)師的創作有所不同,攝影構思的表達方式也有所不同,有的用文字表述,有的用文字加草圖。攝影(象)師必須在影視教材開拍前作出攝影闡述,并與其他創作部門進行交流,統一意圖,以便使攝影構思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