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長久以來,投幣和刷公交卡一直以來是市民乘車的傳統支付方式,相應的,坐車時發現身上沒帶零錢也是很多市民常遇到的尷尬事,目前國內杭州、南京、武漢等地已陸續上線公交掃碼支付,而支付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包括支付寶、銀聯云、APP等。與傳統乘車相比,手機掃碼支付解決了市民未帶零錢乘車不便的煩惱,而且刷支付寶用時只有1秒左右,方便快捷。
據了解,為推動移動智慧城市建設,泰州市政府擬與螞蟻金服集體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按照“優勢互補、創新務實、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原則,積極推進政務服務智慧化、民生領域大數據應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等業務,共同將泰州打造成為移動支付之城、誠信守信之城、智慧便民之城。
泰州市經信委信息化推進處處長宮建勇介紹,雙方合作內容包括智慧交通、互聯網+人社+醫保移動支付、互聯網+警務服務、互聯網+醫療、互聯網+公積金等方面。其中,智慧交通將推進以公交為主要目標的市區交通、長途客運、停車場、公共自行車等公共交通領域合作,利用阿里云智能交通大數據,實時監測分析,創新運營模式,實現快捷便利交通。基于螞蟻金服的先享后付、信用支付(代扣)等產品,實現公交領域的支付寶充值、購票和掃碼乘車無現金出行。
“屆時市民乘坐公交可以不帶零錢,通過刷市民卡或掃支付寶即可完成支付,”宮建勇說,這不僅方便了市民,還能通過大數據分析,為公交公司提供線路上座率、出現峰谷等數據,為優化線路提供技術支撐。
據了解,近日泰州就將啟動公交車新載機(含支付寶二維碼支付)測試工作,春節前進行15路、104路兩條公交線路的上線運行工作,屆時,市民乘坐這兩條公交線路,可用支付寶、市民卡掃碼乘車。2018年逐步推進,在全市1950輛公交車開展支付寶掃碼支付。
商報訊 (實習記者 鄧一鳴) “叮叮,請上車。”每天坐公交上下班的杭州白領吳小姐現在更習慣一上公交車,就掏出手機刷支付寶,每周五她還能享受刷支付寶免費坐公交的優惠。據了解,在杭州每天像吳小姐一樣使用移動支付乘坐公交的有100多萬人,其中有70多萬人刷支付寶乘車,而杭州公交每天的乘客總量是400多萬人。
其實在“移動支付之都”杭州,“付錢刷支付寶”這件看上去是相當普遍的事,在公共出行領域才剛剛起步。在不帶錢包和公交卡乘車的背后是移動互聯網在改變公共出行這個傳統的行業,讓依賴城市公交交通系統的普通市民出行更便利,更智慧。
移動支付突破公交場景 公交每天少收170萬零錢
去年8月,杭州公交集團宣布:在杭州506路公交車上試點應用支付寶掃碼乘車。家住杭州余杭、每天乘坐506路公交車上下班的俞小姐得知這個消息后非常開心,“我常常忘帶公交卡,每次上了公交車卻找不到卡會很尷尬的,而且每個月月底都要惦記著一件事:帶著現金去指定的充值點充值月卡,這真的很麻煩。”
同樣在沒有移動支付之前,杭州公交集團和杭州市民卡公司也有自己的煩惱。杭州公交集團戰略發展研究所所長吳存錢告訴記者,“以前我們每天要收170萬元的零錢,約占公交票款的48%,每天需要三四百名員工來處理這些零錢。”杭州市民卡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曉也表示,“用戶對我們投訴最多的就是:實體卡不記名不掛失,錢丟了找不回。”
各種不好的體驗使得移動支付在公交場景中應用的呼聲越來越高,但這實現起來并不容易:地鐵公交環境中網絡不佳,付錢環節會卡殼,影響上車速度。同時,徐曉也擔心支付寶會搶走使用實體卡的用戶。
螞蟻金服城市服務事業部總經理劉曉捷向記者坦言“這件事情我們做了兩年,失敗過很多次,直到今年才終于把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問題解決。”。通過支付寶的“雙離線技術”,移動支付在公交場景中應用的難題得到了解決,“現在即使沒有網絡,用戶也可以在0.3秒之內完成掃碼乘車,速度和實體交通卡一樣,等到有網絡環境后,系統會自動進行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