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登高車U形臂架結構安全工況計算結果對比 樹枝修剪車出租
手機:136-2222-7751,138-2229-3820
樹枝修剪 樹枝修剪車出租, 樹枝修剪車出租公司, 樹枝修剪車租賃 在簡化梁模型計算方法中,由于都是采用單一的實心梁來模擬U形臂架結構,因此在計算結果的提取中,無法像詳細模型計算方法一樣提取控制截面的計算結果,但是為了數據比較的準確性,與控制截面的定義類似,我們把簡化梁模型中的臂節的搭接位置定義為結果提取位置,并且搭接位置與控制截面位置在U形臂架上的幾何位置是相同的,因而是可以用來比較的。由于計算的工況較多篇幅有限,計算結果無法一一列出,因此對短臂長和長臂長各選擇了一個典型的計算工況進行說明。 數據可以看出:在吊重點位移這一反映剛度控制的控制項上,差值比僅僅為3.29%和8.71%,因為詳細模型計算方法中,對于計算結果是有一定的安全系數的設定的,因此從差值比這一項上就可以認為兩種計算方法對于結構剛度的計算差別是不大的,所以詳細模型計算方法在剛度控制項上的計算精度是能夠滿足使用要求的。
經過安全工況下兩種計算方法的結果對比,初步驗證了詳細模型計算方法的計算精度與準確性。然而詳細模型計算方法是針對屈曲現象所研究的,因此需要對兩種計算方法在屈曲工況下的計算結果進行對比分析。與安全工況類似,屈曲工況也不止一個,并且結果數據比較復雜,此處無法一一列出,只選擇了一個屈曲工況的計算結果進行分析比對。計算屈曲工況時,詳細模型計算結果與簡化梁模型計算結果差別比較大,因此需要對兩種計算方法的結果進行進一步的比較。 利用簡化梁模型計算方法計算屈曲工況,其應力分布趨勢較為平緩,而且整體應力都沒有超過材料的許用應力,該計算結果與計算安全工況的結果在受力趨勢上沒有明顯差別,因此無法對能否發生屈曲現象進行判斷。 出現局部大應力,是由于局部節點應力集中而出現的大應力點,其結果是不考慮的。 在2節臂、3節臂、4節臂的側板位置出現明顯的應力“褶皺”,這與正常的力傳遞應力趨勢是不同的。 在出現應力“褶皺”現象的位置,除去局部應力集中點,大部分應力都沒有超過700MPa,是滿足材料的許用要求的。
本文所研究的詳細模型計算方法,主要是應用于產品開發的后期、投入市場使用之前,按照實際工作環境下的實際工況,對U形臂登高車進行校核計算,通過對計算結果的查看與分析,確定當前結構在當前計算工況下是否發生屈曲破壞現象,并且確定屈曲破壞發生的具體位置以及屈曲破壞時的載荷大小,以便于對現有的結構進行結構優化,從而對實際工作中可能發生的屈曲現象進行預防。通過前文所述的在危險工況下詳細模型計算方法與簡化梁模型計算方法的計算結果對比中可以看出,簡化梁模型計算方法是無法準確模擬屈曲破壞的表現形式的,因此我們試圖通過采用詳細模型計算方法對實際工作中發生屈曲破壞的實際工況進行校核計算,對其特殊的應力“褶皺”現象進行總結而提出對于能否發生屈曲現象的判斷準則。計算結果的總結需要大量樣本進行比較分析,由于本文篇幅有限,為方便說明所以只列出幾個屈曲工況計算結果中出現應力“褶皺”現象的臂節的應力云圖。
通過以上幾個分析結果的比較,我們能夠總結出以下幾方面:(1)所有實際工作中發生屈曲破壞的U形臂節的應力云圖中都出現了應力“褶皺”現象。并且應力“褶皺“都出現在U形臂筒下蓋板圓弧中心線對應側板位置處;
(2)所有發生屈曲破壞的U形臂筒,其破壞位置處的計算應力可能都在700MPa以下,都未達到材料屈服極限,并且低于許用應力,但是在載荷發生少量增加的情況下就會導致結構應力迅速增加發生破壞。所以為了增加安全系數,可以認為發生應力褶皺就已經處于破壞階段。由此可以基本確定在詳細模型計算方法中對屈曲現象發生的判斷準則即:應力“褶皺”現象的出現。通過對多個屈曲工況計算結果的總結比較,我們可以發現,應力“褶皺“都出現在U形臂筒下蓋板圓弧中心線對應側板位置處。因此在實際的計算工作中,按照固定U形臂筒下蓋板圓弧中心線對應側板,提取該路徑系列節點應力值,組成應力譜。通過應力譜確定發生屈曲的臨界載荷,并且可以通過應力譜判斷結構是否發生屈曲:這兩幅圖是從同一屈曲工況計算結果中分別提取的五節臂和六40節臂的應力譜,圖中坐標縱軸代表應力值(MPa)坐標橫軸代表應力路徑上輸出點與臂尾的距離(mm)。臂筒中部位置沒有出現明顯的應力波動,我們初步認為此節臂在此計算工況下不會發生屈曲破壞。 中臂筒中部位置出現明顯的應力波動,并且與模型中發生應力“褶皺”現象的位置是統一的,因此我們初步認為該節臂在此計算工況下會發生屈曲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