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然油脂中,總會含有一些雜質,在數量和成分上也各不相同,這完全取決于油料品種、質量、壓榨制油工藝以及加工方式等。各種壓榨制油工藝所得的毛油,如要達到食用或者工業用的標準,就必須采用必要的技術手段,將這些不需要的雜質統統去掉,這就是“油脂精煉”。
隨著制油工藝的進步與提出的相應要求而不斷發展。
油脂精煉設備,食用油脂中,除極少數油脂如:芝麻油、濃香花生油、橄欖油等,不需要或只要經過簡單的物理法精制即可食用外,絕大多數毛油都必須進行“精煉”,才能符合食用標準。目前,隨著食用油脂精煉技術的不斷發展,目前油脂行業中廣泛采用“水化脫膠、堿煉脫酸、吸附脫色、冬化脫蠟、高溫脫臭”的“五脫”油脂精煉工藝。現對“五脫”工藝介紹如下。
一、 水化脫膠
油脂精煉設備水化脫膠就是利用磷脂等膠溶性雜質的親水性,將一定數量的水或電解質稀溶液,加入毛油中混合,使膠質能吸水膨脹、凝聚形成相對密度較油大的“水合物”,從而利用重力沉降或離心分離法,達到分離、凈化之目的。在水化脫膠過程中,能被沉降分離的以磷脂為主,而與磷脂結合在一起的蛋白質、黏液質和微量金屬等物質,也將一起被去除。
二、 堿煉脫酸
油脂精煉設備堿煉脫酸即利用堿液中和毛油中的游離脂肪酸,使生成肥皂后將其析出分離的一種精煉方法。生成的肥皂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能將相當數量的其他雜質如固粒、蛋白質、膠質、色素等,帶入皂腳中而被分離。
三、 吸附脫色
純凈的甘油三酸酯在液態時呈無色,在固態時呈白色。但常見的各種油脂都帶有不同的顏色,這緣于油脂中含有數量和品種各不相同的色素。絕大部分色素都無毒,但會影響油脂的外觀。所以要生產高等級的油脂產品,就必須對油脂進行脫色處理。
油脂的吸附脫色,就是利用某些對色素具有較強選擇性吸附作用的物質(如活性白土、活性炭等),在一定條件下吸附油脂中的色素及其它雜質,從而達到脫色的目的。
油脂精煉設備,經過吸附劑處理的油脂,不僅達到了改善油色、脫除膠質的目的,而且還能有效地脫除油脂中的一些微量金屬離子。從而為油脂的進一步精制(脫臭等)提供良好的條件。
四、 冬化脫蠟
油脂中含有少量蠟質,使油品的透明度和消化吸收率下降,并使氣滋味和適口性變差,從而降低了油脂的食用品質、營養價值。另一方面,蠟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可用于制蠟紙、防水劑、光澤劑等。因此,從油中脫除、提取蠟質可達到提高食用油脂的營養價值和油脂食品的質量,提高油脂的工業利用價值和綜合利用植物油脂蠟源的目的。冬化脫蠟工藝就是根據蠟和飽和脂與液體油脂之間凝固點的差異,用降低油溫的方法,使飽和脂和蠟結晶析出,然后用機械或溶劑法分離出固體脂(蠟)和液體油,使成品油達到冷凍試驗的標準。
五、 高溫脫臭
純凈的甘油三酸酯是沒有氣味的,但用不同制取工藝得到的油脂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氣味,有些為人們所喜愛,如芝麻油和花生油的香味等,有些則不受人們歡迎,
油脂精煉設備如菜油和米糠油所帶的氣味。通常將油脂中所帶的各種氣味統稱為臭味,這些氣味有些是天然的,有些是制油和加工中新生的。
油脂脫臭不僅可除去油中的臭味物質,提高油脂的煙點,改善食用油的風味,還能使油脂的穩定度、色度和品質有所改善。因為在脫臭的同時,還能脫除游離脂肪酸、過氧化物和一些熱敏性色素,除去霉爛油料中蛋白質的揮發性分解物,除去相對分子量小的多環芳烴及殘留農藥,使之降至安全程度內。因此,脫臭在高油脂產品的生產中備受重視。
油脂脫臭是利用油脂中臭味物質與甘油三酸酯揮發度的很大差異,
油脂精煉設備,在高溫和高真空條件下借助水蒸氣蒸餾脫除臭味物質的工藝過程。
玉米胚芽油和系列壓榨精煉胡麻油均采用上述“五脫”精煉工藝精制而成。油品色澤清澈透明、香味撲鼻、口味清爽,烹調中油煙少、無油膩,深受消費者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