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籽榨油的加工工藝
1、熱榨:菜籽一清理—炒籽一壓榨—過濾—成品菜籽油;
操作說明:菜籽選用規格30目/英寸的篩網進行篩選,使菜籽含雜質小于0.5%,然后于進行軟化,軟化后菜籽含水份9%左右,再進行蒸炒,蒸炒使油料溫度達110—120度,其水份含量l—1.5%左右,便可以進入榨油機進行壓榨。如利用圓筒炒鍋,菜籽經清選去雜后可以直接進入圓筒炒鍋進入平底炒鍋都可以。但在炒籽時加入2—3%的水,炒到110一120度時,即可以出鍋壓榨。熱榨時可以采用下列方法判斷菜籽是否炒好。用兩塊木板擦菜籽,若殼仁分離,仁成深黃色為合適,若仁成粉則太干,若殼與仁不分離則太濕。
2、冷榨:菜籽—清理—壓榨—過濾—成品菜籽油;
操作說明:冷榨時將菜籽清理去雜,就不需要用炒鍋進行炒料,冷榨時菜籽含水份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出油效率,所以判斷油料的干濕是非常關鍵的,一般入榨前菜籽含水份控制在5—8%,用土法判斷菜籽含水份高低,可以用指甲擠一下菜籽若有響聲,并分成兩片,有油擠出為含水份合適,若成粉裝則含水份少太干,若成扁狀,則含水分高太濕。
在壓榨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菜籽中含油量高達33—40%左右,一般熱榨時按說明操作書操作不會出現異常現象,若冷榨時由于操作不當或油料含水份不適,菜籽榨油機機體溫度不佳,也會出現跑渣、回油或進料不順等現象,這時可以參考花生仁的冷榨進行處理。
榨油機開機前要先調整榨螺軸與出餅間隙,使榨螺軸向前抵死出餅口,然后倒退2~3圈,使間隙控制在0.5~1.0毫米,這樣可以保障出油率,是客戶最希望看到的。
油料入榨前,應保持榨油機空轉十幾分鐘,確認無異常情況,再把油料均勻導入使榨膛磨熱。油料的干濕需要操作人員進行判斷,并調整相應的機體溫度,榨膛溫度達到80攝氏度就能開始壓榨。
壓榨時:應慢慢調節油餅厚度,油料品種不同,壓榨遍數也不同,出餅厚度一般控制在0.25-0.5毫米之間。當認為工作滿意時,可扳動手桿鎖緊調節螺母,將進料加大到正常喂入量。
當發現出餅口有堵塞現象,應停止加料,抽出進料調節板,排除進料口存料,再慢慢退出主軸,清除榨膛內的堵塞物。壓榨芝麻、花生等出油率較高的油料時,可多次壓榨,直至油料被榨干凈。
工作中需用木棒勤搗進料口,以防料口堵塞,力求進料均勻,并及時清除漏渣,回收的油渣可放回料斗繼續壓榨。停機前要停止 喂入新料,但需要把榨膛內的殘餅全部排出后,方可加大出餅間隙,使榨膛內多余的油渣排出。
停機后對榨油機的維護保養工作也很關鍵,應抽出榨螺軸,及時清理榨膛及各間隙內的殘渣,保證榨膛內部的清潔 。工作3個月左右,應清洗傳動軸的兩軸套,將軸承灌滿黃油,調整榨螺軸與榨膛的同心度,榨螺軸和出餅圈磨損嚴重的應予以更換;榨條單面磨損達2毫米時可換面使用,榨油機兩面均磨損的須換榨條。
好的操作方法可以提高菜籽榨油機出油率,還能保護油菜籽榨油機減少磨損,將設備的使用效率發揮到最大價值。
使用菜籽榨油機之前,首先應準備好全部輔助器具和容器,檢查并調整傳動帶松緊程度。然后開動電動機,使機器空運轉15min左右,檢查榨螺軸的轉速。一般轉速應在33dmin左右。空轉時要注意齒輪箱內齒輪的嚙合情況及聲音是否正常,各軸承部位和電機是否正常。榨油機空轉時,電動機電流應為3A左右。如電流過高,應立即停車檢查,調整后再開機。
菜籽榨油機空載正常后,備好50kg左右的菜籽或黃豆,準備投入進料斗。注意:開始壓榨時進料不能太快,否則榨膛內壓力突然增加,榨螺軸轉不動,造成榨膛 堵塞,甚至使榨籠破裂,發生重大事故。因此開始壓縮時,進料應均勻緩慢地投入進料斗,使榨油機進行跑合。如此反復多次,持續3~4h以上,使榨油機溫度逐漸升高,甚至冒青煙(這是正常現象)。開始壓榨時榨膛溫度低,可緩慢擰動,凋節螺柱上的手柄,加大出餅厚度,同時提高入榨胚料的水分,待榨膛溫度。升至 90℃左右,榨油機正常運轉后,可將出餅厚度調至1.5~2.5mm,并將緊固螺母旋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