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系統)和(機器人系統)及(大型伺服控制系統)備件大賣!叫賣!特賣!賣賣賣!
問你個問題,騰訊帝國的軟肋在哪兒?
過去的幾年里,騰訊幾乎是所有產品型創業者的偶像、噩夢和期望的“爸爸”,是懸在頭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每個人創業時,都會心驚膽戰地想一個問題:萬一騰訊也做了怎么辦?
移動互聯網是一個產品為王的時代,企鵝的產品能力太強了,它有全中國最精英的產品經理隊伍和最好的產品氛圍,又有巨大的流量優勢。前有馬化騰QQ治天下,后有張小龍微信造神,現在又有了姚曉光的《王者榮耀》。騰訊在產品方面的能力幾乎讓人望塵莫及。
作為一個辯手,我常常將其比作武漢大學辯論隊。
1. 大多數211、985拼盡全校資源可能組合出兩到三支全國賽實力的隊伍,而武大可能每個學院都有這樣的能力,他們可以出十幾套陣容。
2. 武大內部的金秋辯論賽,競爭激烈程度遠遠超過一般的全國賽。
3. 武大比大多數高校都拼命,比你優秀還比你努力。
在我眼中,騰訊就是這樣,圍繞產品的專業主義和精英文化到了極致。
我們可以盡情嘲諷百度落伍、阿里產品渣,但唯獨對騰訊,大多數產品經理都免不了心生敬畏。
有了如此強大的微信,像黑洞一樣吸走了所有的流量、眼睛和時間,這簡直無解。
但是今天,伴隨著官媒對《王者榮耀》的討伐,騰訊帝國露出了一種軟肋,一種隱憂。
隱憂并不可怕,上一次騰訊出現隱憂還得回溯到3Q大戰,結果卻是騰訊借助危機鳳凰涅槃、面目一新,完成了從成功的抄手到牛逼生態型公司的進化。
那么這一次,問題出在哪?
二、盈利結構之憂
1. 最核心的競爭力不大賺錢
毫無疑問,騰訊最核心的競爭力是社交,也就是微信(和QQ)。但是微信不那么賺錢,還很燒錢。
還記得那些通信運營商嗎,他們提供了4G網絡和寬帶這樣的管道,但總體已經邊緣化、管道化,不賺錢,反而管道之上OTT的互聯網公司賺得盆滿缽滿。
那么微信作為當下最厲害的溝通工具,是不是也可能出現管道化的問題呢?本身不賺錢,賺錢的模式展開有限,很多利潤被管道之上的玩家吸走。
伴隨著弱關系的涌入,朋友圈變成了匯報工作、裝逼、微商、搏眼球文章的秀場,朋友圈三天可見推出后,很快很多人都開始設置三天可見了。
與此同時,對公眾號的大規模整治已經吹響號角,公眾號紅利已經過去,陷入了閱讀率5%、打開率2%的危機,閱讀量激增不能帶來漲粉,漲粉不能顯著提升閱讀量。
2. 最核心的盈利點是游戲,但是游戲非常容易被盯上
是游戲都會想讓人沉迷上癮,但沉迷上癮也就意味著留下了一個一定會被清算的點。
《王者榮耀》是騰訊游戲領域的集大成者,可以說是產品力的極致,做出了最適應手機碎片化場景、最適合社交的游戲形態。但是前幾天筆者就作出了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