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隨著全國各地經銷商不斷加入特萊頓戰線,各地區業務持續開展并捷報連連,特萊頓電滲透防水技術作為打破傳統防水產品局限的革命性高科技項目,在2017年一舉成為建筑防水和建材行業的"香餑餑",從最初的"千里走單騎"到現在的"群英會",意氣風發的特萊頓正經歷著怎樣的蝶變?又是如何在中國市場實現從零開始到今天的炙手可熱?
眼光:切中市場痛點 引發行業革命
建筑防水,一直都是建筑行業的焦點問題,尤其是地下結構的防水,更是一項世界難題。據中國建筑防水協會和北京零點公司的市場調查報告表明:中國地下滲漏率達到57.51%,個別城市地下滲漏率高達100%。眾所周知,傳統防水技術屬于“被動”防水,不能從源頭上徹底解決;施工工序非常繁瑣復雜,耗時耗力,質保期最多為3~5年,甚至不到1年就出現滲漏水問題,而且市場上的防水材料質量和施工隊伍的專業技術參差不齊,很難保證防水工程質量。滲漏水,成了地下工程結構無法治愈的“癌癥”。 如何從源頭徹底的長久的解決這個頑疾,成了市場的痛點!
來自挪威的特萊頓電滲透防水技術則可以通過科技的手段,根據水的電滲透原理,采用一系列低壓脈沖電荷, 在低壓電磁場的作用下,通過正電荷向負極電荷移動,將結構內毛細孔或縫隙中的水分子推到結構外側去。同時,防止外側的水進入內側,只要系統保持工作狀態,水分子就一直朝向負極方向移動,致使結構內側永久保持干燥狀態,同時能夠有效地降低結構內部空氣的濕度。已被證實是目前全球最先進的防水技術,其應用前景正引爆一場建筑防水行業的技術革命。
蝶變:30年磨一劍 成為技術領跑者
電滲透技術的發展史可以追溯到200多年前,早在1807年德國Reuss教授發現了結構內毛細孔液體流動的現象和原理。隨著工業革命的爆發,在1987年挪威發明家Kjell Aage Utklev,也是挪威特萊頓的創始人,根據這個原理,進行了創新,發明了應用地下工程防滲除濕的第一代電滲透技術并申請了該技術的國際專利,電滲透脈沖技術就此誕生。而后創辦了公司在建筑領域嶄露頭角,并席卷了歐美市場。
2000年后,特萊頓將世界先進的電滲透脈沖技術帶到中國香港(香港特萊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其在中國香港的分公司)并于2014年將運營中心設于福州,致力于將領先的技術和系統方案服務于中國客戶。 歷經30多年發展,特萊頓AOP電滲透防水技術一路從軍方應用走出到市場的各個領域:從Sira Kvina—挪威最大水力發電站到英國倫敦中央地鐵隧道工程;從倫敦Guildhall博物館地下室防水工程到香港IFC國際金融中心大樓;從香港地鐵中環站到大連東區地下網管綜合管廊工程從貴州光照水電站大壩到福建國家電網地下高壓管廊,再到國內高端別墅地下室應用等等,三十年磨一劍,特萊頓已儼然成為建筑防水行業的科技領跑者。
遠見:從“引渡人”到"掌門人"
曾有人形容特萊頓是一位“引渡人”,默默的搖船擺渡,將世界先進的電滲透防水技術帶回中國;也有人說特萊頓像是一位“老干部”,踏實肯干,低調務實。拿技術層面來講,這些年來,只要安裝了特萊頓電滲透防水防潮系統的業主,都主動的成為特萊頓的代言人,推薦分享給更多的業主朋友;沒有喧囂塵上的商業炒作,沒有急功近利的快速擴張,有的只是把業主的家當作自己的家,為每一位客戶實現一個個干燥舒適的地下空間。
如此,特萊頓更像是一位銳意進取、富有擔當精神和創新精神的創業黑馬,“不在最好的地方睡覺”成為這個團隊的共識。特萊頓人年輕,理想,創新,進取!我們整裝待發,“野心”勃勃。在全國市場,特萊頓相繼在華東、華中、華南等地區大放異彩,奮進中的特萊頓,為了業主的這一句“防水效果就是好!”帶領全國各地的經銷商一路馳騁,去開辟一個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