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鋼管生產技術的發展開始于自行車制造業的興起,19世紀初期石油的開發、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艦船、鍋爐、飛機的制造,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火電鍋爐的制造,化學工業的發展以及石油天然氣的鉆采和運輸等,都有力地推動著鋼管工業在品種、產量和質量上的發展。鋼管不僅用于輸送流體和粉狀固體、交換熱能、制造機械零件和容器,它還是一種經濟鋼材。用鋼管制造建筑結構網架、支柱和機械支架,可以減 輕重量,節省金屬20~40%,而且可實現工廠化機械化施工。用鋼管制造公路橋梁不但可節省鋼材、簡化施工,而且可大大減少涂保護層的面積,節約投資和維護費用。鋼管按生產方法可分為兩大類:無縫鋼管和有縫鋼管,有縫鋼管簡稱為直縫鋼管.
熱軋無縫鋼管制造工藝:
圓管坯→加熱→穿孔→三輥斜軋、連軋或擠壓→脫管→定徑(或減徑)→冷卻→矯直→水壓試驗(或探傷)→標記→入庫無縫鋼管是用鋼錠或實心管坯經穿孔制成毛管,然后經熱軋、冷軋或冷撥制成。無縫鋼管的規格用外徑*壁厚毫米數表示。無縫鋼管分熱軋和冷軋(撥)無縫鋼管兩類。熱軋無縫鋼管分一般鋼管,低、中壓鍋爐鋼管,高壓鍋爐鋼管、合金鋼管、不銹鋼管、石油裂化管、地質鋼管和其它鋼管等。冷軋(撥)無縫鋼管除分一般鋼管、低中壓鍋爐鋼管、高壓鍋爐鋼管、合金鋼管、不銹鋼管、石油裂化管、其它鋼管外,還包括碳素薄壁鋼管、合金薄壁鋼管、不銹薄壁鋼管、異型鋼管。熱軋無縫管外徑一般大于32mm,壁厚2.5-75mm,冷軋無縫鋼管處徑可以到6mm,壁厚可到0.25mm,薄壁管外徑可到5mm壁厚小于0.25mm,冷軋比熱軋尺寸精度高。
焊接鋼管按焊縫的形式分為直縫焊管和螺旋焊管。直縫焊管生產工藝簡單,生產效率高,成本低,發展較快。螺旋焊管的強度一般比直縫焊管高,能用較窄的坯料生產管徑較大的焊管,還可以用同樣寬度的坯料生產管徑不同的焊管。但是與相同長度的直縫管相比,焊縫長度增加30~100%,而且生產速度較低。因此,較小口徑的焊管大都采用直縫焊,大口徑焊管則大多采用螺旋焊。低壓流體輸送用焊接鋼管也稱一般焊管,俗稱黑管。是用于輸送水、煤氣、空氣、油和取暖蒸汽等一般較低壓力流體和其他用途的焊接鋼管。鋼管接壁厚分為普通鋼管和加厚鋼管;接管端形式分為不帶螺紋鋼管(光管)和帶螺紋鋼管。低壓流體輸送用焊接鋼管除直接用于輸送流體外,還大量用作低壓流體輸送用鍍鋅焊接鋼管的原管。
該產品采用優質卷板,復驗合格后縱剪或帶卷進行自動成型與熔接,在計算機控制最佳熔合溫度的同時,清除鋼管的內、外毛刺,無損檢測合格的鋼管在極少氧化的氣氛中整體加熱至910℃-950℃度出爐,除鱗經張力減徑機多道次軋制,使鋼管各處金相組織、晶粒狀態、幾何尺寸及力學性能全面均一。產品執行API SPEC 5L、API SPEC 5CT、EN10217標準。本產品廣泛應用于可燃性及非可燃性流體輸送管道及鍋爐、鋼結構。 無縫化鋼管也叫熱軋無縫化鋼管或熱軋鋼管 。無縫化鋼管的生產工藝鋼管的無縫化重要是通過漲力減徑來完成的 漲力減徑過程是空心母材不帶芯棒的持續軋制進程。 在保證母管焊接質量的條件下, 焊管漲力減徑工藝是將焊管整體加熱到950攝氏度以上, 再經漲力減徑機(漲力減徑機共有24道次)軋制成各種外徑與壁厚的成品管, 采用此工藝所生產的熱軋鋼管與普通的高頻焊管有實質的差別, 通過加熱爐加熱后其焊縫與母體的金相組織和機械性能可以到達完整一致此外 , 通過多道次的漲力減徑機軋制和主動把持使得鋼管的尺寸精度尤其是管體圓度和壁厚精度) 優于同類無縫管。世界發達國度生產的流體管,鍋爐管中已大批采取焊管無縫化工藝,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內熱軋焊管逐步取代無縫管的局勢已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