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毛巾上細菌的危害
·家庭成員共同使用一條毛巾,或者洗臉、洗澡等用同一條毛巾,都容易導致交叉感染。
·毛巾上的病菌,最可怕的是大腸桿菌、厭氧菌等致病菌,它們不但是腹瀉、中耳炎、口腔感染等疾病的罪魁禍首,還是讓皮膚長痘的幕后黑手。
面對細菌毛巾,我們該怎么做
勤換毛巾。“不破不換”是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使用毛巾的習慣。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曾做過一個實驗,把新毛巾、使用3個月的毛巾和使用6個月以上的毛巾分別進行細菌培養,發現以每平方厘米計算,新毛巾菌落約在100個數量級,使用3個月的毛巾在1萬個數量級,而使用6個月的毛巾,培養皿上幾乎長滿了菌落,約一百萬個數量級。因此,建議兩到三個月更換毛巾。
給毛巾消毒滅菌
·微波爐消毒,菌落數消滅率達98%以上。將清洗后的毛巾放入微波爐專用保鮮盒,微波3~5分鐘,即可完成滅菌。
·中性洗滌劑消毒,毛巾能保持柔軟。
·高溫消毒,用沸水煮5分鐘或者高壓鍋蒸10~15分鐘,但此法會影響毛巾的色牢度和硬度,不建議經常使用。
·養成毛巾干用的習慣,用濕毛巾洗臉,其實就等于用細菌護膚。
此外,隨著抗菌紡織品的逐漸普及和流行,抗菌毛巾技術也日益成熟,目前網上商城推出抗菌毛巾,幾年以來,也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李工18820766608
抗菌毛巾是使用納米抗菌技術,不影響毛巾柔和的手感,蓬松而富有彈性的特點,不干擾吸水性能。
好的抗菌毛巾非常耐水洗,而且持久性特別好。其屬于非釋放型的處理劑,不滲失、不游移,也不為微生物所消耗,可賦予材料表面優越的耐久性。其采用特殊的機械式殺菌,不會出現抗藥性,且可避免由細菌、藻類和酵母菌等引起的產品變質或變色等問題,并能防止異味產生,可反復的洗滌。
符合相關環保要求,經過相關Reach、Rohs、不含DMF等相關環保檢測認證。
下面就介紹一種抗菌毛巾的制作工藝。
Ⅰ織物的準備
1.為獲得最佳效果,進行抗菌加工時,織物表面應無易脫落的物質、無沾污,因此在加工前務必充份地洗凈,否則無
耐久性。
2.織物掉纖率必須小于等于1.5%,建議通過AATCC97進行測試。
3.必須保證布料呈弱酸性,含堿率小于等于0.05%,建議通過AATCC144進行測試。
4.對陰離子型的加工劑,勿用同浴加工處理,應用二浴分開加工處理,且先用AEM5772-5 進行抗菌加工。
Ⅱ抗菌加工方式一:直接添加在染缸或與其它整理加工劑同時加工
1.若需同時進行柔軟、手感、防水、防靜電、防污整理時,為避免降低效果,必須考慮這些整理加工劑的離子性。若
是陽離子型或非離子型加工劑,可以和AEM5772-5 同浴處理。
2.對陰離子型的加工劑,則不適用此方式。
3.使用前,先試用,如果無異常現象,可直接添加使用,一般使用添加比例在3%左右,具體根據抗菌要求。
Ⅲ 抗菌加工方式二:布料定型加工時進行
1.工作液的調配:定型水中藥劑加入量
在進行紡織物抗菌整理時,我們一般按照織物吸收藥劑濃度來計算,吸收藥劑比例達到布重的2%-3%。若需處理的織物的抗菌能力達到90%以上的,吸收藥劑比例達到布重的3%,即97公斤布料需要3公斤AEM5772-5 防霉抗菌劑。如果該織物的濕增重為60%,我們定型水中的濃度則應該為5%。(計算方式如下)
公式1:濕增重率=(吸水后的布重-布干重)÷布干重×100%,吸水后的布重為滾筒壓軋過后的布重
公式2: 吸收藥劑比例=濕增重率×定型水中藥劑濃度
如:定型水中藥劑濃度=3%÷60%,得出為5%,實際應稍大于此濃度。
2.抗菌加工
①將紡織物浸過工作液。
②壓軋掉多余工作液,或采用脫水的方式進行。
③烘干(溫度170℃-180℃,時間55s左右,具體溫度、時間由產品和工藝流程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