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業動態】6月2日,環保部網站發布消息稱,環保部大氣司司長劉炳江向媒體通報《年機動車年報》這是劉炳江以環保部大氣司司長身份出現在公眾視野中2016。
劉炳江東方IC資料圖
近年來,大氣治理受到各行業關注,環保部近日公開的消息顯示,劉炳江已任環保部大氣司司長。
6月2日,環保部網站發布消息稱,環保部大氣司司長劉炳江向媒體通報,環保部部日前發布《2016年機動車年報》,公布了2015年機動車情況。
息顯示,這是劉炳江以環保部大氣司司長身份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2016年前夕,網傳環保部機構,新設水、大氣、土壤三司,并傳出一份三司任命名單,但未獲證實。
3月3日下午,環保部網站發布《關于保護部機構的回應》稱,2015年2月,有關部門批復同意環保部機構編制作部分,不再保留污染司、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司,設置水、大氣、土壤三個司。由于機構涉及面廣,內部職能、運行機制的建立和人員配備完全到位尚需要一個待整個工作完成后,我部將專題向媒體發布。
截至發稿,未見環保部就三司及相關任命發布進一步消息,環保部網站首頁部欄亦未更新三司相關信息。
任污控司司長五年,多次談治霾
公開報道顯示,劉炳江長期從事污染控制和污染減排工作,曾任哈佛大學中心副研究員、項目技術負責人,原環保總局污控司大氣處調研員、總量控制辦公室副主任。2008年環保部正式設立,同年9月劉炳江上任污染物排放總量司副司長,并在2011年11月正式出任污染排放總量司司長一職。
因霧霾問題廣受關注,作為環保部的劉炳江曾在多個談及治霾。
據報道,2016年上,被問及那霧霾到底能不能治得住,自認為坐在火山口的劉炳江回答:肯定能治住!像酸雨那樣的難題我國都能解決,為什么其他的問題不能解決?工作報告、十三五規劃對于環保有相當數量的約束性指標,這是的決心,當前能源替代思路、技術路線圖都很清晰,現在就是看各地方如何執行。
他認為治理效果取決于能源結構的力度,產業結構及布局的力度,污染物排放下降的速度,還有人人參與治霾行動的程度。
一個多月前,在1月21日環保部召開的保護工作會議精神解讀會上,劉炳江也以治霾為例談及和總量控制之間的關系。據報道,劉炳江提到,過去10年,我國每年機動車2000萬輛,粗鋼5000多萬噸,煤炭2億噸,能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減已不易但治霾要綜合應用各種手段,包括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以及城市精細化等。
劉炳江指出,是目的,總量控制只是的主要手段之一。此外,劉炳江表示,十三五期間,和總量均為約束性指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地方必須完成的任務。是剛性要求的紅線,不能總量減排是硬性要求的底線,是基本的及格要求。總量減排考核必須服從考核。
此外,早在2011年9、10月,時任環保部污染物總量控制司副司長的劉炳江先后接受媒體專訪,就當年9月印發的《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進行解讀。
《方案》以文件的,強制確定污染物總量控制作為環評的前置條件。報道顯示,盡管十一五的SO2和COD這兩種污染物減排目標提早完成,但這意味著留給十二五的可能都是硬骨頭。為此,劉炳江表示,環保部將點線面的組合拳,點即對重點監控企業實習深度治理,線即對電力、鋼鐵、造紙、印染等重點行業實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面即對重點區域流域實行排污總量控制。
曾因霧霾問題被出租車司機數落
除此之外,劉炳江還以的身份致力推動大氣污染工作的發展。
2013年3月,劉炳江以的身份,亮相協商會議第十二屆一次會議,并提出關于大氣法修改的提案。
在2013年3月12日新聞對其的專訪中,劉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