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產品參數 | |||
---|---|---|---|
品牌 | 大成 | ||
樣式 | 蒸氣式 | ||
A0值 | >600 | ||
熱力型 | >3000 | ||
驅動方式 | 滾筒式 | ||
適用范圍 | 醫用 | ||
可售賣地 | 全國 |
2017年我國發布的《醫療機構環境表面清潔與消毒管理規范》規定,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宜采用熱力型清洗消毒機,實施機械清洗、熱力消毒、機械干燥、裝箱備用。熱力消毒要求A0值要求大于等于600。針對醫院拖把、抹布、地巾的清洗有別于普通織物,應該嚴格按照衛生隔離式的標準,清潔區與臟污區分開,按照單向流程由臟污區放入經過預消毒處理的待洗拖布,消毒洗凈后的拖布從潔凈區取出,并通過專用通道送抵儲備區備用,避免交叉污染或接觸感染。以醫院為單位,建立一個集中醫用拖把、抹布、地巾的洗消中心,所有的織物品等在集中式洗消中心進行清潔、洗滌、消毒。以樓層為單位,建立分散式的樓層洗消中心,所有樓層的衣物等在樓層洗消中心進行清潔、洗滌、消毒。執行標準: 醫院醫用織物洗滌消毒技術規范1.洗滌和烘干設備需選用經國家檢測合格、有加熱功能的專用洗滌和烘干設備2.洗滌劑、消毒劑及消毒器械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3.熱洗滌方法:應采用高溫(70℃-90℃)、低水位方式。消毒溫度75℃,時間≥30 mins 或消毒溫度80℃,時間≥10mins省水省電省時:為醫院節省了非常可觀的水資源;大大縮短清洗消毒時間。機械清洗,操作簡單,減輕清潔人員工作量,人員安全性提高。規范集中管理,統一下收下送,地巾布巾的壽命大大延長熱力消毒,環保無污染:清洗消毒效果非常好,取代手工洗滌。
醫院洗衣房要獨立設置,遠離診療區域。應按照“兩區三通道”的要求對洗衣房進行布局,兩區是指污染區和清潔區,兩區之間要有完全的隔離屏障,這個完全隔離屏障就是除了物料的傳遞窗之外,空氣不能在污染區和清潔區之間進行對流。污染區應設醫用織物接收與分揀間、洗滌消毒間、污車存放處和更衣(緩沖)間等,安裝空氣消毒設施。清潔區應設烘干間,熨燙、修補、折疊間,儲存與發放間,潔車存放處及更衣(緩沖)間等。污染區及各更衣(緩沖)間設洗手設施。洗衣房的排水設施應完善。選擇社會化洗滌服務機構的醫院應設置織物周轉庫房,設使用后醫用織物接收區域和清潔織物儲存發放區域,并有防蠅、防鼠等有害生物防制設施。“三通道”是指洗衣房應設有工作人員通道、醫用織物接收與發放的專用通道,并且保證工作流程由污到潔,做到工作人員、臟污織物和清潔織物不交叉、不逆行。清潔織物即經洗滌消毒等處理后,外觀潔凈、干燥的醫用織物,其質量標準包括感觀指標、物理指標和微生物指標。感觀指標要求對每批醫療織物都要進行檢測,即外觀整潔、干燥,無異味、異物和破損。物理指標根據工作需要進行檢測,H值應達到6.5~7.5。微生物指標應根據工作需要或在醫院感染暴發時進行檢測,細菌菌落總數應≤200CFU/cm2,不得檢出大腸菌群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根據工作需要進行檢測,是指在新建洗衣房、設備大修、更換洗滌消毒用品、更換洗滌消毒方法或程序時進行檢測。在懷疑醫用織物與醫院感染暴發有關時,除了進行指標菌的檢測,也應進行一些目標微生物的檢測,以找到醫院感染暴發的最終證據。
針對頻繁發生的醫用織物感染事件,國家出臺的708號文件和508號文件均對醫用織物洗消作業流程給出了明確規范并作出了重要指示,為醫用織物洗消行業的有效管理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和依據。(1)加強醫用織物洗滌環節管理加強醫用織物分類回收管理,傳染性疾病科使用后的醫用織物,以及被血液、嘔吐物和患者其他體液污染的醫用織物應當單獨回收并洗滌消毒。嚴格按照洗滌消毒標準操作規程,根據醫用織物的污染性質、程度和使用對象進行分類洗滌消毒。(2)加強洗滌車間環境衛生管理合理規劃布局,符合環保要求。清潔區、半污染區和污染區分區明確。設置獨立的人流和物流通道;接收污染的醫用織物與發放洗滌消毒后的醫用織物應當分區管理。工作流程合理,物流由污染區到清潔區,不交叉、不逆行。保證環境清潔衛生。加強洗滌消毒質量控制。對洗滌消毒后的醫用織物,應當有專人對其性狀、表面污漬、破損等進行檢查,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微生物學監測,確保合格的醫用織物。應嚴格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等要求,加強醫療廢物管理,醫療廢水排放應當符合環保要求。
在2018年06月11日國家醫政醫管局下發的《關于印發醫療消毒供應中心等三類醫療機構基本標準和管理規范(試行)的通知》(國衛醫發﹝2018﹞11號)文件中《醫療消毒供應中心基本標準(試行)》對于軟器械的定義:可阻水、阻菌、透氣的手術衣、手術蓋單等,可穿戴、折疊的具有雙向防護功能的符合手術器械分類目錄的感染控制器械,不含普通醫用紡織品。2017年09月04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的“總局關于發布醫療器械分類目錄的公告(2017年第104號)”《醫療器械分類目錄》文件中,14大類(14注輸、護理和防護器械)中14-13中類(13手術室感染控制用品),14-13-01( 1手術單)中有明確定義:手術單等為Ⅱ類醫療器械;14-13-05( 05手術室用衣帽)中有明確定義:手術衣為Ⅱ類醫療器械、潔凈服為Ⅰ類醫療器械。YY/T 0506.1-2005《病人、醫護人員和器械用手術單、手術衣和潔凈服第1部分:制造廠、處理廠和產品的通用要求》中有如下定義:手術衣的定義為:由手術人員穿著以防止感染原傳播的長袍。手術單的定義為:覆蓋病人或器械以防止感染原傳播的織物單。潔凈服的定義為:專門設計的服裝,使穿衣者攜帶感染原的皮膚污垢通過手術室空氣對手術創面的污染降至最低限度,以減小傷口感染的風險。注 :與手術室通常所穿的手術衣不 同,潔凈服是用于降低 由人員造成的手術室空氣污染。通常來講,潔凈服根據各醫院使用習慣的不同,還有其他名稱,如:刷手衣、洗手衣、內穿衣等。
根據《醫療消毒供應中心基本標準和管理規范》的定義與界定,醫療軟器械消毒供應中心是承擔醫療機構可重復使用的具有雙向防護功能、符合手術器械分類目錄的可阻水、阻菌、透氣的手術衣、手術蓋單(不含普通醫用紡織品)等可穿戴、折疊物品的清洗、消毒、滅菌以及無菌物品供應的醫療機構。供應中心為獨立設置,其主要的生產工藝流程為清洗、消毒、干燥、檢查、折疊、包裝、滅菌、儲存、發放。醫療軟器械消毒供應中心按照最新國家關于醫療機構設置審批和執業登記要求,需要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并由項目所在地省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審批。醫療軟器械消毒供應中心是集合了醫用織物洗滌和消毒供應兩個重要環節;從設計規劃、技術標準、管理規范和操作需要遵循至少三個標準(規范),即《醫院醫用織物洗滌消毒技術規范》、《醫療消毒供應中心基本標準和管理規范》,及《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范、清洗消毒及滅菌技術操作規范、清洗消毒及滅菌效果監測標準》。根據國家食藥監局2017年9月4日發布的“總局關于實施《醫療器械分類目錄》有關事項的通知(2017第143號)”,手術衣、手術單已歸為二類醫療器械,執行時間將于2018年8月1日執行。《醫療消毒供應中心基本標準和管理規范》,軟器械的洗消要作為獨立的生產流水線進行生產處理,且醫療軟器械的處理工廠(公司)需要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才能合規合法、有資質去承接軟器械的洗滌。
WS/T 508-2016《醫用織物洗滌消毒技術規范》、WS/T 512-2016《醫療機構環境表面清潔與消毒管理規范》 建議:地巾布巾宜單獨洗滌、消毒,宜選擇熱洗滌方法。為集中處理地巾、布巾、病區用具提供完整解決方案。 建立安全屏障、實行隔離措施是該解決方案貫穿始終的設計原則。整個清洗消毒中心分為兩大部分:工作區域和輔助區域。工作區域包括清洗消毒區、烘干區、整理區、存放區和發放區等。嚴格按“潔污分離”——污染區、清潔區分區設置。并應按單向流程布置,由污到凈,不交叉、不逆行。物品處理流向為污染遞減、逐漸凈化的流程。工作人員的辦公用房等輔助區域,單獨設計,與工作區域分開。工作人員應從輔助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