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產品參數 | |||
---|---|---|---|
品牌 | 滌邦 | ||
驅動方式 | 滾筒式 | ||
適用范圍 | 醫用 | ||
樣式 | 蒸氣式 | ||
熱力值 | >600 | ||
隔離式洗脫機 | 雙扉洗消機 | ||
可售賣地 | 全國 |
國家衛計委于2016年12月27日,頒布了我國首部有關醫療機構環境感染控制的標準WS/T 512-2016《醫療機構環境表面清潔與消毒管理規范》。《規范》規定了醫療機構建筑物內部表面與醫療器械設備表面的清潔與消毒管理要求、清潔與消毒原則、日常清潔與消毒、強化清潔與消毒、清潔工具復用處理等要求。環境表面是指醫療機構建筑物內部表面和醫療器械設備表面。指建筑裝修表面,指墻面、地面、玻璃窗、門、窗臺、衛生間臺面等方面,是不可移動的表面;醫療器械設備表面指儀器設備表面,是可移動的表面。醫療機構的環境表面也被稱為“無生命”的環境表面。《規范》推薦采用物理方法來處理復用的清潔工具,即采用機械清洗、熱力消毒、機械干燥、裝箱保存,從提高清潔工具復用的有效性。復用處理全過程自動化控制,保證質量。物理消毒的重要參數—A0值達到600,是衛生用品復用最低標準,可以通過80℃持續10 min、90℃持續1 min或93℃持續30 s來實現。
WS/T 508《醫院醫用織物洗滌消毒技術規范》于2016年頒布,其主要要求內容包括:二區三通道 臟污區與清潔區之間設置的全封閉式、實質性隔斷,兩區之間空氣不能對流 臟污進入通道(含專用傳染品進入通道),清潔品發貨通道,人員進出通道。分類與分區處理 床品,工服,手術服(棉質)等常規醫用織物采用洗衣龍或隔離式洗脫機處理 嬰幼兒,產科等零星紡織品,單獨的隔離洗脫機處理 傳染品、地拖抹布類,獨立封閉區域用隔離洗脫機處理 潔區同樣做相對隔離分類、分區整理。流程和路徑 工作流程應由污到潔,不交叉、不逆行 合理設計,注重效率流程,感控流程,管理流程建設。
消毒供應中心(CSSD)設備、設施管理根據消毒供應中心的規模、任務及工作量,合理配置清洗消毒設備及配套設施。設備、設施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或規定。1、應配有污物回收器具、分類臺、手工清洗池、高壓水槍、高壓氣槍、超聲清洗裝置、干燥設備及相應清洗用品等。宜配備機械清洗消毒設備(各種器械及器具專用的清洗架)、超聲清洗設備、煮沸鍋等,確保清洗干凈。2、檢查、包裝設備:應配有帶光源放大鏡的器械檢查臺、包裝臺、器械柜、敷料柜、包裝材料切割機、醫用熱封機及清潔物品裝載設備等。3、滅菌設備及設施:應配有壓力蒸汽滅菌器、低溫滅菌裝置;各類滅菌設備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并設有配套的輔助設備。4、儲存、發放設施:應配備無菌物品存放設施及運送器具等。
WS/T 508-2016醫院醫用織物洗滌消毒技術規范明確規定醫院和提供醫用織物洗滌服務的社會化洗滌服務機構。院內洗衣房、醫聯體洗滌保障服務中心、第三方中央洗消工廠都適用。主要要求內容包括:二區三通道: 臟污區與清潔區之間設置的全封閉式、實質性隔斷,兩區之間空氣不能對流。 臟污進入通道(含專用傳染品進入通道),清潔品發貨通道,人員進出通道。分類與分區處理: 床品,工服,手術服(棉質)等常規醫用織物采用洗衣龍或隔離式洗脫機處理;嬰幼兒,產科等零星紡織品,單獨的隔離洗脫機處理;傳染品、地拖抹布類,獨立封閉區域用隔離洗脫機處理;潔區同樣做相對隔離分類、分區整理。流程和路徑:工作流程應由污到潔,不交叉、不逆行。合理設計,注重效率流程,感控流程,管理流程建設。對于具有三防一阻一透(防水、防體液、防污、阻菌、透氣)的、具有雙向防護(保護醫生護士、保護患者)的功能性手術織物(也即“軟器械”),相關產品已列入國家醫療器械目錄。
醫療消毒供應中心簡稱MSSC,屬于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的一種,但區別于院內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的是,MSSC是獨立于醫院所設置的醫療機構,不包括醫療機構內部設置的CSSD和面向醫療器材生產經營企業等的消毒供應機構。MSSC所屬主體為投資企業,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后可為物流能覆蓋范圍內的所有醫療機構提供消毒滅菌服務,屬于區域共享中心。覆蓋面不僅限于執業登記地址所在大市范圍內,也包含周邊城市,輻射范圍大小、遠近主要與客戶周轉頻次及物流覆蓋公里數成本相關。執行標準除與CSSD相同的WS310 1.2.3外,還應遵循《醫療消毒供應中心基本標準和管理規范(試行)》,可提供業務有硬器械消毒滅菌、軟器械消毒滅菌、軟式內鏡消毒滅菌三大類,企業可根據當地市場需求及自身戰略定位選擇性投資相應流水線。所屬主體:投資企業審批取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服務主體:區域內外醫院、門診、體檢中心等應設置CSSD的醫療機構執行標準:WS310 1.2.3、《醫療消毒供應中心基本標準和管理規范(試行)》主要特點:區域共享、盈利降本、風險轉嫁、質量提升
為加強醫療消毒供應中心管理工作,提高醫療消毒供應中心的管理水平,保障重復使用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安全,規范醫療消毒供應中心質量管理,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特種設備安全法》、《護士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消毒管理辦法》、《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病人、醫務人員和器械用手術單、手術衣和潔凈服》(YY/T0506 1-7)、《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規范》(WS 301.1)、《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第二部分:清洗消毒及滅菌技術操作規范》(WS 301.2)、《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第三部分:清洗消毒及滅菌效果監測標準》(WS 301.3)、《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WS/T 367)、《軟式內鏡清洗消毒技術規范》(WS 507)、《醫用織物洗滌消毒技術規范》(WS/T 508)等有關法律、法規及相關規定,制定本規范。本規范適用于獨立設置的醫療消毒供應中心,不包括醫療機構內部設置的消毒供應中心、消毒供應室和面向醫療器材生產經營企業的消毒供應機構。
醫療洗滌中心,在設計要求上,需要將潔凈區、人員凈化、物料凈化和其他輔助用房進行分區布置。同時應考慮生產操作、工藝設備安裝和維修、氣流組織形式、管線布置以及凈化空氣調節系統等各種技術設施的綜合協調結果。整體要求:洗衣房建筑面積和硬件設施均應與醫院的規模、性質、任務相適應,并兼顧未來發展規劃的需要。1、規劃好三個專用通道應設有工作人員、醫用織物接收與發放的專用通道,且是專用的,不能混用通道。2、“工作流程應由污到潔,不交叉,不逆行”要求物流無交叉,設備的布局要統籌考慮,研究避免物流交叉和逆行。3、污染區和清潔區之間設置完全隔離屏障完全隔離屏障的定義是“洗衣房污染區與清潔區之間設置的全封閉式、實質性隔斷,除分別開設通道門共人員進出和物品由污到潔運送外,兩區之間空氣不能對流”。①污區與潔區之間設置的是全封閉式、實質性隔斷;②污區與潔區分別開設通道門,不是在二者之間的間隔墻上開門;③兩區之間空氣不能對流,這是評價隔離效果的標準,也就是說要達到完全密封。4、更衣室污染區應設污染區更衣(緩沖)間等,清潔區應設清潔區更衣(緩沖)間等”,“污染區及各更衣(緩沖)間設洗手設施,宜采用非手接觸式水龍頭。5、對通風量有了定量要求污染區室內機械通風的換氣次數宜達到10次/h,最小新風量宜不小于2次/h。6、對地面和臺面清潔提出要求每天工作結束后應對污染區的地面與臺面采用有效洗滌劑進行拖洗/擦拭,消毒方法參照WS/T367執行;清潔區的地面、臺面、墻面應每天保潔”,這就要求地面和臺面要適應拖洗/擦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