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產品參數 | |||
---|---|---|---|
品牌 | 沃博 | ||
檢測認證機構名稱 | 佛山市沃博企業管理服務 | ||
行業 | 認證服務 | ||
認證種類 | ISO體系咨詢認證 | ||
服務內容 | SA8000認證 | ||
ISO45001認證 | |||
ISO14001認證 | |||
服務電話 | 15800087775 | ||
可售賣地 | 全國 |
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處在“經濟人”的位置,追求利潤天經地義,這是一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然而,我們不能忽略,企業也是構成社會這個有機整體的基本單元,作為“社會人”,企業必須同時考慮社會的整體利益和長遠發展,并自覺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企業和社會是對立統一的,割裂與社會的臍帶關系,企業將一事無成。古典經濟學有一個基本的理論假定,即認為企業利益和社會利益并無矛盾。亞當·斯密認為,無數自私自利的“經濟人”在一只無形的手的指揮下,從事著對整個社會有益的經濟活動。他在確認人的利己主義本性和趨利避害的行為動機后,指出每個人越是追求自己的利益,就越會促進社會利益的實現。這也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古典觀”。
除了企業社會責任的古典觀外,學界還有一種企業社會責任的“社會經濟觀”。與“古典觀”相對立的是,社會經濟觀認為,利潤化是企業的第二目標,企業的目標是保證自己的生存。“為了實現這一點,他們必須承擔社會義務以及由此產生的社會成本。他們必須以不污染、不歧視、不從事欺騙性的廣告宣傳等方式來保護社會福利,他們必須融入自己所在的社區及資助慈善組織,從而在改善社會中扮演積極的角色。(《企業社會責任的經濟分析》寧凌著)”仔細分析二者的觀點,雖然存在表面上的對立,但從本質上來講,二者卻是一致的,只是二者選擇的解釋框架不同而已:他們都以福利為己任,并把社會福利當做企業追求利潤化過程中實現的目標之一。
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剛剛起步,發生許多不合理的現象情有可原。吳曉波在《被夸大的公司使命》中,動不動就以美國為例,卻又不無嘲諷地挖苦中國企業的“不可能”的“使命”。其實,恰恰是美國,在2002年簽署了《企業責任法案》,以制裁那些瀆職和做假賬的企業主管,提高民眾對美國市場的信心。
企業的社會責任固然需要付出成本,但這樣的成本是不是就不會帶來收益呢?答案是否定的。正如英國學者約翰·凱教授所言:“一個成功公司的核心因素應超越以賺錢為經營目的。正是這個因素激發了員工的忠誠度,使企業有創造和革新的激情,最終使企業能夠獲得成功的商業運營。理解了生財有‘道’的涵義是使經濟成功保持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也許“公司使命感”確實會讓一些企業走上許多彎路,但當我們因為企業社會責任成本太高而去尋找另外的替代品時,我們會發現,企業的社會責任沒有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