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鋼結構與混凝土固接的二次灌注。<
混凝土澆筑速度過快時,可能會導致混凝土產生不均勻沉降收縮,澆筑方案不合理時,會在接縫處形成裂縫,振搗不充分會使混凝土組分分布不均.勻,過振可能導致混凝土泌水、離析,泌水嚴重時容易使漿體流失,進而引起開裂。早期養護不良,快速失水、表面處理措施不當時會引起開裂,特別在大面積的墻、板構件中常見。/div>
5、設備基礎、螺栓孔、道路、地坪、路枕等的快速搶修。
6、低負溫下其它灌注施工。
7、混凝土修補加固。
⑵、1.建筑物的梁、板、柱、基礎、地坪和道路的補強、搶修、加固。
2. 以及鋼結構(鋼軌、鋼架、鋼柱等)與基礎固定管道座標應符合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的要求;管道固定要牢固、接頭不滲水;壓漿孔、排水孔、排氣孔的保護;有焊接作業時采取有效保護措施,并檢查管道有無損壞。連接的二次灌漿。
3. 地鐵、隧道、地下等工程逆打法施工縫的嵌固。
4. 適用于機器底座、地腳螺栓等設構造柱植筋定位工序的施工節點為:混凝土梁鋼筋及模板安裝完畢,準備進行混凝土澆筑前。備基礎灌漿。
5. 灌漿料可進行地腳螺栓和鋼筋的錨固及結構補強。
★灌漿料的產品特點
自流性高:可填充全部空隙,滿足設備二次灌漿的要求。
可冬季施工:允許在-10℃氣溫下進行室外施工。
灌漿料的抗離析:克服了現場使用中因加水量偏多所導致的離析現象。
微膨脹性:保證設備與基礎之間緊密接觸,二次灌漿后無收縮。
抗開裂:現場使用中因加水量不確定、環境溫度不確定以及養護條件限制等因素裂紋現象。
灌漿料的耐久性強:經上百萬次疲勞試驗50次凍融循環實驗強度無明顯變化。在機油中浸泡30天后強度明顯提高。
早強、高強:2天抗壓強度≥20Mpa;3天抗壓強度≥試驗表明:混凝土內部自干燥引起的“本征相對濕度”水(泥石或混凝土試件中留有的空洞內相對濕度或試件放入密封容器內的相對濕度)不低于75%,而實際混凝土內部相對濕度應高于“本征相對濕度”。此外,從混凝土中水份組成看,在內部相對濕度較大時,主要是毛細孔水參加水化反映,故自干燥現象只發生在毛細孔中。可見白干燥早期收縮變形測量,在參照《普通混凝土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試驗方法》(GBJ82—85)和美國龍ASTMCl202測混凝土自生收縮裝置等相關資料的基礎上,設計、加工了混凝土收縮測量裝置(圖3.9、3.10);該收縮測量裝置的改進之處是可以從初凝開始量測筑混凝土收縮變形。GBJ82--85中提供的測試方法只能從3天齡期開始測量混凝土的收縮變形,其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辦法測出混凝土肚3天的收縮值,不能適應現代預拌混凝土收縮早期發展快的新情況。引起的收縮機理符合毛細管張力學說。水泥石內部的毛細孔,其孔徑由大到小在一定范圍內分布。隨著膠凝材料的水化,水泥石內部的毛細孔水逐步消耗減少,彎液面從大孔隙向小孔隙遷移,毛細管臨界半徑%降低,從而導致孔隙內部產生的負壓增加,混凝土產生自收縮。30Mpa;28天抗壓強度≥65Mpa。
具有自流性好,快硬、早強、高強、無收縮、微膨脹;無毒、無害、耐老化、對水質及周圍環境無污染,自密性好、防銹等特點。
★灌漿料的灌漿料分類
一、基礎處理
基礎表面應進行鑿毛處理。清潔基礎表面,不得有碎石、浮漿、浮灰、油污和脫模劑等雜物,灌漿前24小時,基礎表面應充分濕潤,灌漿前1小時,清除積水。
二、支模
1、按灌漿施工圖支設模板。模板與基礎、模板與模板間的接縫處用水泥漿、膠帶等封縫,達到整體模板不漏水的程度。
2、模板與設備底坐四周的水平距離應控制在100mm左右,以后張預應力結構中,預應力筋主要依靠成孔材料和包裹在預應力筋外面的漿體這兩層屏障進行防護。漿體除了具有保護預應力筋的作用外,還會對后張預應力砼梁的整體強度產生重要的影響。如果壓漿不飽滿,不僅會使梁的整體強度有較大的降低,會導致裂縫提早出現,而且會導致預應力筋由于得不到包裹而失去保護作用,極易產生腐蝕,直接威脅到預應力砼結構和構件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利于灌漿施工。
3、模板頂部標高應高出設備底坐上表面50mm。&nbs大跨度混凝土斜拉橋是對收縮和徐變比較敏感的結構,而運營期的斜拉橋由于收縮徐變的作用,結構位形和受力狀態處于不停的變化中,橋梁的強度和剛度會隨時間而有所下降。因此,對斜拉橋的收縮、徐變效應進行準確的分析,找出主梁在收縮徐變效應下內力的變化規律和變化趨勢,對于分析主梁裂縫的成因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p;
4、灌漿中如出現跑漿現象,應及時處理。
三、灌漿料配制
1、一般地,按通用加固型13-14%的標防銹混凝土是通過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摻加一定量的抑制鋼筋銹蝕的阻銹劑制作而成的,這種混凝土通過調整阻銹劑的摻量可以滿足結構在設計壽命期內的防止或延緩鋼筋銹蝕的要求。防銹混凝土從根本上增強了鋼筋混凝土橋梁防止銹蝕的能力,正如人類抵御疾病一樣.打針吃藥是一種外在的補救措施,增強體質才是保持身體健康、延長壽命的最根本途徑。準加水攪拌,豆石加固型按9-10%的標準加水攪拌。
2、高強無收縮灌漿料的拌和可以采用機械或人還可能由于千斤頂油路故障導致油表讀數與千斤頂實際張拉力不對應。③計算理論延伸量時,預應力鋼鉸線彈模取值不準。一般彈模取值主要根據試驗確定,取試驗值的中間值,鋼鉸線出廠時雖然能符合GB要求,但本身彈模離散較大,不太穩定,可能導致實測延伸量與理論延伸量誤差較大,超出規范要求。工攪拌。建議采用強制式攪拌機機械攪拌,可保證攪拌充分均勻,攪拌時間3-5分鐘。人工攪拌時間在5分鐘以內完成中國工程部門經常提到“百年大計,質量第一",這一要求在工程設計和施工中如何具體反映和體現,已日益引起業界人士的迫切關注,隧道與地下工程結構的耐久性問題已經成為當前的一項研究熱點。現有城市軌道交通設計規程中規定了地鐵襯砌結構的設計基準期(使用年限)為100年;對結構耐久性的定義和內涵,《混凝土耐久性設計規范》(GB/T一200x)征求意見稿(待頒布實施)中已寫明:在設計確定的環境——引起混凝土結構材料性能劣化的環境因素(工程周圍大氣溫濕度變化,COs、05、氯鹽、酸堿等有害化學離子施加于結構主體等)的作用和在正常維修、使用條件下,結構構件在規定期限內保持其適用性和安全性的能力,即工程結構的耐久性。。攪拌完的灌缺陷部位粘鋼:注膠量過大,浪費,且粘貼效果質量控制要點:1、鉆孔時最好使用與錨栓相匹配的鉆頭,并不得損傷鋼筋。2、在施工之前,必須對用于埋植的鋼筋、錨栓材料進行力學性能試驗,經試驗合格后,方可現場使用。不良。為避免這一問題,首先在粘鋼處鋼板還沒有安裝之前打完磨后,用修補膠或封外加鋼筋網水泥砂漿面層加固方法目前被普遍應用在磚墻的加固上,通過外加鋼筋網片和高標號水泥砂漿面層來提高墻片的抗震承載能力,從而使房屋在地震時不致發生倒塌破壞。天津大學黃忠邦教授對水泥砂漿及鋼筋網水泥砂漿面層加固磚砌體進行了實驗研究,研究結果表明采用鋼筋網水泥砂漿面層加固墻體能提高抗剪能力2倍以上16J。對于Jb力[t鋼筋網水泥砂漿的研究較多,并制定了一套較完整的抗震設計方法和構造措施一一《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多層磚房抗震技術規程》(JGJ/T13-94)。閉膠將構件表面處理好,大孔隙就用膠或膠泥封閉,尤其是爛尾樓加固,以免注膠時,膠液從孔隙中跑掉,鋼板注膠既不能飽和,又不能節省膠液,也許按計算每平方(3mm厚)注膠應是4至6kg膠就可以達到飽和,而現在每平方注12kg膠也未必飽和,這種現象有很多。漿料,隨停放時間表增長,其流動性降低,應在40分鐘內用完。嚴禁在高強無收縮灌漿料中摻入任何外加劑。
四、灌漿施工方法
1、較長設備或軌道基礎,應采用分段施工。
2、灌漿開始后,必須連續進行了,不能間斷,并盡可能縮短灌漿時間。
五、養護
1、冬季施工時,灌漿料、拌和水及養護措施應符合現行《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的有關規定。
2、灌漿后24-36小時不可受到振動,以避免損壞未結硬的灌漿層。
3、灌漿完畢,灌漿料初凝后應立即加蓋草袋或巖棉被,在大面積混凝土施工中,石子的級配的好壞,對節約水泥和保證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有很大的關系,級配一般有連續級配和間斷級配之分。連續級配是指集料顆粒的尺寸由小到大連續分級,每一級集料都有適當比例。間斷級配是在集料中缺少一級或幾級粒徑的顆粒而形成的一種不連續的級配。大面積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粗骨料均要求連續級配,連續級配宜保證大面積混凝土施工質量和便于泵送。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如果單一材料滿足不了上述級配要求,可采用不同骨料、不同粒級進行摻配實驗,通過多次篩選,確定合理的摻配比例,以滿足施工的要求。并保持濕潤。
1、高早強型專用灌漿料,主要用于:施工時間短,4小時強度達C20,立即可運行設備,灌漿層厚度30mm<δ<200mm二次灌漿搶工期工程,路面快速修復。
2、高強通用型灌漿料,主要用于:地腳螺栓錨固、裁埋鋼筋,灌漿層厚度30mm<δ<2002006年姚康寧基于現有規范中收縮徐變的計算模型,通過有限元計算分析收縮徐變對不同結構形式的大跨度混凝土斜拉橋運營期受力性能的影響。其分析結果表明,運營期收縮徐變在主跨跨中和邊跨靠邊墩1/4處附近梁段產生的主梁下緣應力改變量相當大,如果此梁段成橋時的壓應力不夠,運營期收縮徐變可能使此梁段的下緣出現拉應力,造成開裂的嚴重后果。2008年汪劍、方志對處于自然環混凝土減縮劑與通過膨脹來補償收縮的膨脹劑原理完全不同,有機化學減縮劑主要依靠降低孔隙溶液的表面張力來抑制混凝土的收縮,由于其減縮過程并不依賴于水源,因此對干燥環境下的收縮具有更好的抑制作用,使其一經面世就受到了工程界的高度關注。世界上第一批減縮劑(SRA)是1982年在日本開發出的,其主要成分為聚醚或聚醇類有機物。減縮劑都是低黏度的水溶性液體。在混凝土干燥時就在孔隙中,起到了降低表面張力的作用??梢該饺牖炷羶炔浚部梢灾苯油克⒃诨炷帘砻?,作為表面處理劑或養護劑使用。境中的箱梁橋在混凝土收縮徐變作用下的真實效應進行測試,并在分析裂縫修補和處理技術是必須綜合結構、施工、材料、地基基礎、環境等因素的綜合技術,在研究過程中應特別重視材料試驗條件與實際結構狀況的差異。裂縫修補主要以恢復結構材料的防水性及耐久性為目的,也有從維護人身安全及注重美觀的角度而進行修補的。在滿足修補的前提下,必須考慮經濟性來決定修補的范圍及修補的規模等。對于結構缺陷,單純修補裂縫己很不夠,必須在修補的同時進行補強加固。目前,問題較多的是因混凝土結構件的鹽害及堿骨料反映而引起的裂縫,其修補方法尚未達到實用階段,當前常用的方法將在后而章節中說明。補強加固己開裂混凝土結構的目的在于恢復因開裂而降低的混凝土結構承載能力。最佳的補強加固方法是在滿足補強目的的前提下實現經濟效益最優化。另外,對于補強加固也難以確保建筑物的安全性時,就應拆除。測試數據的基礎上提出了同時考慮混凝土溫度、環境相對濕度、箱梁局部理論厚度等因素及其變化的混凝土收縮應變和徐變系數計算方法。mm的碳纖維作為后更占材料是靠與混凝土的界面粘結強度發揮作用的。碳纖維自膠體面化至所謂承載能力板限狀態需要經歷很大的應變過程以及嚴重的裂維開展,片材端部以及製_整間的界面剪應力可能發展到很高水平。利用大型通用較件ANSYS,對普通粘貼碳纖維加固法的界面剪應力進行了有限元分析。在不考慮界面剪切破壞條件下進行的彈性有限元分析表明,隨著承裁力的增加,裂縫將不斷開展,界面剪應力也將持續增長到一個極大的數值。而對靠界面粘結強度發揮作用的碳纖維而言,當界面剪應力水平發展到很高水平的時候就必然會發生到u高破壞。由此可知,普通粘貼碳纖維加固法是存在極大的剝高風險的。設備基礎二次灌漿,有抗油要求的設備基礎二次灌漿。
3、高強豆石型加固灌漿料,主要用于:灌漿層厚度≥150mm的設備基礎二次灌漿。建筑物的梁、板、柱、基礎和地坪的補強加固(修補厚度≥40mm),有抗油要求的設備基礎二次灌漿。
4、高強超細型專用灌漿料,主要用于:預應力孔道灌漿,灌漿層厚度10mm<δ<150mm設備二次灌漿,混凝土梁柱加固角鋼與混凝土之間縫隙灌漿。灌漿施工說明。
★灌漿料的包裝貯運&n不管用何種方法進行壓漿,管道的清理都是必要的,為了防止管道進漿堵塞一般都在澆筑前放入硬塑料管,這里特別說明的是預制梁體兩端頭錨墊板與波紋管相臨位置是否暢通將直接影響壓漿效率和質量.一般對管道進行壓水沖洗,除去雜物,鐵銹等。bsp;
1.包裝規格:50kg/袋,存放在通風干燥處并防止陽光直射。
2.灌漿料的保質期為6個月,超出保質期應復檢合格后實際工程中,次應力裂縫是產生荷載裂縫地最常原因。次應力裂縫多屬張拉、劈裂、剪切性質。次應力裂縫也是有荷載引起,僅是按常規一般不計算,但隨著現代計算手段地不段完善,次應力裂縫也是可以做到合理驗算地。例如現在對預應力、徐變等產生地二次應力,不少平面桿系有限元程序均可正確計算,但在40年前卻比較困難。在設計上,應注意避免結構突變(斷面突變),當不能回避時,應做局部處理,如轉角處做圓角,突變處做成漸變過度,同時加強構造配筋,轉角處增配斜向鋼筋,對于大孔洞有條件是可在周邊設置護邊角鋼。方可使用 。
3.產品包裝以由外荷載(靜、動荷載)直接應力引起的裂縫和次應力引起的裂縫。由變形變化引起的裂縫:包括結構因溫度濕度變化、收縮、膨脹、不均勻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縫。其特征是結構要求變形,當受到約束和限制時產生內應力,應力超過一定數值后產生裂縫,裂縫出現后變形得到滿足,內應力松弛。這種裂縫寬度大、內應力小,對荷載的影響小,但對耐久性損害大。據國內外調查資料表明,工程結構產生屬于變形變化(溫濕度、收縮與膨脹、不均勻沉降)引起的裂縫約占80%;屬于荷載引起的裂縫約占20%。實際發貨為準,此圖片僅為參考。
★灌漿料的施工養護
①高溫養護
灌漿后應及時采取保濕養護措施。
2.漿體入模溫度不應大于30℃。
3.灌漿前24h采取措施,防止灌漿部位受到陽光直射或其他熱輻由于混凝土拌和后水泥的水化作用產生大量的水化熱,同時受到太陽輻射、環境氣溫變化等因素的影響,不同的線膨脹系數產生不同的變形,變形時混凝土內部的約束使混凝土內部產生溫度應力。加之混凝土是一種熱惰性材料,導熱系數極低,這又加強了鋼筋混凝土構件截面的不均勻溫度場,當溫度應變大于混網凝土極限拉伸應變時,就產生了溫度裂縫。射。
4.采取適當降溫措施,與水泥基灌漿材料接觸混凝土基礎和設備底板的溫度不大于35℃。
②常溫養護
1.灌漿前,日平均溫度不應低于5℃,灌漿完畢后裸露部分應及時噴灑養護劑或覆蓋塑料薄膜,加蓋濕草袋保持濕潤。采用塑料薄膜覆蓋時,水泥基灌漿材料的裸露表面應覆蓋嚴密,保持塑料薄膜內有凝結水,灌漿料表面不便澆水,可噴灑養護劑。
2.應保持灌漿材料處于濕潤狀態,養護時間不得少于7d。
3.當采用快凝快硬型水泥基灌漿材料時,養護措施應根據產品要求的方法執行。
③冬期養護
1.冬實際工程中經過可靠的論證可以靈活處置,包括加大伸縮縫間距或取消伸縮縫。采取這一設計原則的有前蘇聯、德國、東歐一些國家和我國。我國各時期的規范均對伸縮縫最大間距有規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6B50010.-2002)中規定,對于室內和土中的地下室墻壁、剪力墻結構、框架結構的伸縮縫最大間距分別為30m,45m,55m。設置伸縮縫也有不利之處,由于伸縮縫兩側設計成雙排框架,將降低結構物的整體剛度,對抗震、防水和保溫不利,并且影響了建筑物的美觀,而且不易通過裝修手段解決。在地展多發地區,地震作用將導致縫兩側結構的碰撞,對結構的損害非常大。因此,很多結構物用后澆縫代替永久伸縮縫。期施工,工程對強度增長無特殊要求時,灌漿完畢后裸露部分應及時覆蓋塑料薄膜并加蓋保溫材料。起始養護溫度不應低于5℃。在負溫條件養護時不得澆水。
2.拆模后水泥基灌漿材料表面溫度與環境溫度之差大于20℃,應采用保溫材料覆蓋保護。
3.如環境溫度低于水泥基灌漿材料要求的最低施工溫度或需要加快強度增長時,可采用人工加熱養護方式;養護措施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JGJ104的有關規定。
混凝土施工期間間接裂縫與結構在正常使用期間因荷載作用引起的裂縫在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均不相同。從施工學科角度出發,主要針對施工期間間接裂縫其(中又以混凝土早期收縮引起的裂縫為主)進行研究,進行了試驗室標準條件下系列試件基礎試驗、工程實際構件原位收縮試驗等試驗研究,對試驗結果進行了分析,在工程調研、試驗及分Z析.的基礎上,提出了預拌混凝土施工期間間接裂縫的綜合防治措施,并成功應用于典型工程實踐。南昌縣早強灌漿料廠家直銷|江西灌漿料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