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行業“十三五”規劃已經基本完成,近日,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秘書長蘇子孟在“柳工ZL50CN裝載機、D系列挖掘機新品發布會上表示,
“未來5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依然向好,將迎來重要戰略機遇期。”根據預測,到2018年,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年平均增長率大約為17%,銷售規模將達
到9000億元人民幣。
我國從工程機械制造大國到強國的轉變過程中仍面臨諸多挑戰。蘇子孟說,“在工程機械技術領域,國內部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部分大型設備不能
自主生產,關鍵零部件、特殊材料發展滯后。”關鍵零部件制造及核心技術嚴重制約著行業發展和產業轉型。記者在廣西柳工機械公司采訪中了解到,該企業新近推 出的D系列挖掘機配置的是滿足歐II排放標準的康明斯發動機。在該企業的高端機型上, 泵和發動機等主要配件都來自于國外供應商。“部分國際企業往往采用限
量提供、提價、延期交貨等多種方式限制中國企業的發展。”一位工程機械行業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國產工程機械買的便宜用的貴,”來自河南的一位工程機械經銷商對記者說,與國外品牌相比,除出力差外, 國產機械的油耗要高出很多。對于中國工程機械
產品的差距,即將發布的工程機械行業規劃明確規定,將引導工程機械產品結構向中高端方向發展,通過環保排放、安全、能耗等技術與法規標準,限止低端產品的 入市,在“十二五”期間要使高端產品的比重達到相當水平。
在關鍵技術的研發創新方面,行業龍頭企業已開始積極行動。柳工集團董事長王曉華告訴記者,該企業研發的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D系列挖掘機相比
同類型的柴油機零部件少40% ,故障出現率大為降低,既符合環保要求,又降低了燃油消耗。而ZL50CN裝載機則應用了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低轉速 動力和傳動系統,綜合工況節能達到8%以上。同時強勁的牽引力和快捷的速度,能夠滿足最苛刻以及多種復雜的工況要求。
在過去的10多年里,外資企業如卡特彼勒、 斗山、現代等在中國開疆拓土,不斷擴大規模,中國已成為外資企業世界格局中最為重要的市場。在新產品
的發布會上,王曉華感慨地回憶說,“在中國挖掘機市場,1995年,國內品牌市場占有率為98%,外資品牌市場占有率為2%;到2003年,市場發生逆 轉,國內品牌市場占有率僅有2%;外資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升至98%。中國6大挖掘機廠相繼倒閉轉產。”在經歷了最艱難的一段時間后,國內的工程機械企業開
始迅猛發展,本土品牌如徐工、柳工、廈工、三一、中聯等龍頭企業推進了整個行業的發展,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日趨成熟。“看到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的進步和銷量的 上升,現在很多國外工程機械廠商的心里都是酸酸的,”一位來自安徽的經銷商告訴記者,近年來,中國本土的工程機械企業越來越得到市場的認可。在2009
年,柳工裝載國內市場占有率達23%,位居國內、國際行業首位,全球銷量第一。“為了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全行業還需進一步提高產品銷售的技術附 加值。”有專家評價道。 國產挖掘機為了落實“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升裝備制造業整體水平,推動機械基礎零部件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工信部日前印發了“機械基礎零部件產業振興
實施方案”,希望能夠在3年內(2010年~2012年)研發一批關鍵基礎零組件,掌握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將重大裝備基礎零組件配套能力提 高到 70%以上。
大陸目前的機械基礎零部件制造業連續多年保持年均20%以上增速,國內市場占有率65%左右,重大裝備配套水平顯著提高,但仍然無法滿足主機配
套要求,已成為制約大陸重大裝備發展的瓶頸。因此政府有計劃透過研發方案,讓大陸機械基礎零部件制造水平得到明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現較大提升,產業結 構不合理的局面得到改善,逐步扭轉基礎零部件產業發展嚴重落后的被動局面。
這項計劃將培育100家有較大規模、專業化水平高、特色鮮明、具有知名品牌產品的企業。鼓勵企業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努力形成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年銷售額超過50億元的企業集團。
計劃還提出了一些保障措施。將加大重點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對機械基礎零部件產業自主創新和產業化建設項目的支持力度,對引進先進技術后開展消化吸收并產業化的建設項目,國家有關專項資金給予重點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