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活性炭是一種由多種官能團、多種化學鍵組成的有機大分子。活性炭有自熱的屬性,當自熱積累的熱量超過散失的熱量時,將會發生自燃。活性炭自燃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本文研究揮發份、灰分、水分和官能團等因素對活性炭自燃的影響。并建立以活化能指標來比較活性炭的自燃傾向性的方法。 1本文利用程序升溫對3種揮發份含量不同的木質活性炭進行加熱氧化和尾氣在線檢測,并對其受熱過程中指標氣體產生規律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木質活性炭在受熱升溫氧化過程中會釋放出H_2、CO、C_2H_4和C_2H_2,當木質活性炭的揮發份含量較高時還會放出CH_4指標氣體。其指標氣體產生規律為:當體系溫度達100℃時樣品開始釋放出H_2,隨著溫度的升高依次檢測到其它氣體,C_2H_4在140℃~160℃、CH_4在170℃、CO在160℃~180℃、C_2H_2則在190℃~200℃時最后被檢測到;C_2H_2在體系溫度為230℃釋放量達最大值,其余各指標氣體的釋放量則隨體系溫度增大而增大。各指標氣體隨著相應官能團逐步活化而釋放,并且前一指標氣體釋放時產生的熱量為后一官能團的活化提供熱量。 2本文利用程序升溫對4種不同含Fe量的粉狀活性炭進行加熱氧化以模擬活性炭自燃過程,并對其受熱過程中氣體產生規律進行分析研究。運用熱重分析手段對不同含Fe量的粉狀活性炭進行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含Fe量較高的粉狀活性較早釋放出較多的可燃氣體,且反應的主要階段向低溫區移動,Fe元素在粉狀活性炭的整個自燃階段起到催化促進的作用。這對于研究粉狀活性炭自燃過程具有實際的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 3采用DSC法研究不同含水率的活性炭樣品,發現活性炭存在一最易自燃的臨界水分值,大約為12%。 4活性炭自燃主要受活性炭結構和環境因素影響。在確定活性炭的粒度與外界條件相同下,可通過分析活性炭結構來判斷其自燃傾向性。本文通過對活性炭樣品進行紅外光譜分析和表面化學性質分析,得到活性炭官能團的類別和數量的多少次序,并根據活性炭熱重分析與自燃實驗比較各樣品的自燃傾向性。結果表明,活性炭的氧化自燃始于一些活性基團的氧化,且這些活性基團含量越大活性炭越易自燃,說明用紅外光譜分析和表面化學性質分析研究活性炭的自燃傾向性是可行的。 5應用熱重分析法研究了市場上常售的3種活性炭從30℃到900℃的氧化熱解過程。實驗結果表明:樣品的炭氧氧化過程中有一快速熱解階段,在此階段樣品的氧化動力學參數可以由一級反應方程和Coats-Redfern模型描述,據此求出活化能。活性炭自燃實驗證明活化能低的活性炭容易自燃,活化能高的活性炭不容易自燃。所以可以利用活化能指標來比較活性炭的自燃傾向性。
粉狀活性炭在污水凈化處理中的特性
也可應用與飲用水的處理,凈化污水和凈化飲食用水的工藝肯定是不同的,到底應該如何應用,是很重要的,不能攪混各自的應用工藝,那么粉狀活性炭產品在凈化飲用水時生產工藝是怎樣的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
1、粉狀活性炭的添加比例確定
在處理原水試樣中加入各種比例的粉狀活性炭進行試驗,求得最低的加料比例,試驗表明,為除去苯酚以這到即使使用氯氣消毒也不產生氯酚臭味的程度,約需苯酚量的500倍左右的粉狀活性炭,對因生物引起的臭味,特別是霉味,1個臭氣濃度加入1m的粉狀活性炭基本上能達到目的,對環已胺與氯氣反應產生的爛洋蔥味,臭氣濃度與加入的活性炭的比例是1比1。
2、粉狀活性炭混合接觸摸的時間:
混合接觸時間與ABX的去除率的關系曲線顯示,在最初的30左右時間內,去除率增加得很快,以后曲線變緩,超過1h則幾乎呈水平狀態,因此,用粉狀活性炭除去ABS。至少需要30min的接觸時間,甚至長達1h,這還需要從占地面積和動耗方面綜合考慮,用活性炭除去臭味時,混合接觸時間甚至也要30min以上。
3、加粉狀活性炭的場合
一是可在取水點加入粉狀活性炭,在沿途輸水管中流動的期間進行混合接觸,往往能獲得很好的處理效果,二是可設在絮凝池的入口,提高接觸效果,但未凝聚的活性炭細粉在穿過砂層的危險。三是可以沉淀池出品或過濾池出口進料,為防止砂濾層堵塞及未凝聚的粉狀活性炭從砂層漏出形成黑水,活性炭用量一般限制在1-5ppm加料場所選在何處,應視具體工藝條件而定,在兩至三個地點分批投入效果最好。
更多詳情請登錄:http://www.zzhyjs.com/product/huoxingyanghualv.html
http://www.zzlvliao.com/products/989.html
鞏義市華宇凈水材料廠
聯系人:孫先生
電話:0371-69575288(銷售部)
傳真:0371-69575388
手機:15649298888
QQ :94659876
鞏義市華宇凈水材料廠為您提供更多更詳細的污水處理方面的資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