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行業是工業廢水排放大戶,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印染廢水每天排放量為300—400萬m 。印染廢水具有水量大、有機污染物含量高、懸浮物含量高、色度深、堿性大、水質變化大等特點,屬難處理的工業廢水。近年來由于化學纖維織物的發展,仿真絲的興起和印染后整理技術的進步,使化學漿料、人造絲堿解物(主要是鄰苯二甲酸類物質)、新型助劑等難生化降解的有機物大量進入印染廢水,其化學好氧量(ChemicalOxygen Demand,COD)濃度也由原來的數百ms/L上升到2000—3000 mg/L,而生化好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的增加幅度沒有COD增幅大,從而使原有傳統的生物處理系統對COD去除率從70% 下降到5O% 左右,甚至更低[3]。傳統的生物處理工藝已受到嚴重挑戰;同時傳統的化學沉淀和氣浮法對這類印染廢水的COD去除率也僅為3O%左右。因此開發經濟有效的印染廢水處理技術日益成為當今環保行業關注的課題。
從研究資料可以看出印染廢水需首先應選擇性能優良的混凝劑對其進行物化處理,以降低其色度、懸澤l生有機物,經過混凝沉淀后的廢水的生化性能還是一般,因此在選擇生物處理時,不能僅用簡單的好氧處理以期達到處理要求,而應選擇酸化水解工藝與好氧處理相結合的處理工藝,確保生物處理的處理效率達到75%左右 J。酸化水解工藝的特點不是進行傳統的厭氧硝化,而是進行水解和酸化的作用,目的是對廢水中難以生物降解的某些高分子物質和不溶性物質通過水解酸化,降低為小分子物質和可溶性物質,使廢水可生化處理效果到到改善。然后再通過好氧處理,保證出水的各項指標達到《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4287—1992)的一級標準。同時針對印染廠根據訂單的需求,造成水質的波動,在生化處理后對該水進行化學氧化處理,去除生化處理中難以去除的色度及難生物降解的有機物。混凝沉淀與水解酸化+接觸氧化的組合工藝處理梭織布印染廢水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工藝,本工程中引入了前段混凝沉淀和后段混凝沉淀的結合工藝。物化處理法
混凝沉淀(或氣浮)
其原理是污染物經過絮凝,使之沉降或上浮,從而達到凈化的目的。混凝沉淀處理一般很難使印染廢水達標排放,一般將化學混凝和生化或其他工藝組合,以提高廢水的處理效果,如混凝沉淀-生化組合,混凝沉淀-化學氧化組合等。
混凝沉淀(或氣浮)對硫化、分散、冰染、還原等疏水性染料處理效果較好,COD去除率一般為50%~70%,色度去除率70%~80%,而酸性陽離子等可溶性染料染色廢水,可在廢水中加入高度分散的無機吸附劑(如膨潤土等)進行吸附氣浮。在城市污水及肉類、禽類、食品加工廢水處理過程中的污泥沉淀及污泥脫水上,通過其所含的正電荷基團對污泥中的負電荷有機膠體進行電中和作用,以及高分子優異的架橋凝聚功能,促使膠體顆粒聚集成大塊絮狀物,從其懸浮液中分離出來。效果明顯,投加量少。 用于生活污水和有機廢水的處理,在酸性或堿性介質中均呈現陽電性,這樣對污水中懸浮顆粒帶陰電荷的污水進行絮凝沉淀,澄清很有效。如生產糧食酒精廢水、造紙廢水、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廢水、啤酒廢水、味精廠廢水、制糖廢水、飼料廢水、紡織印染廢水等,用陽離子聚丙烯酰胺要比用陰離子、非離子聚丙烯酰胺或無機鹽類效果要好數倍或數十倍,因為這類廢水普遍帶陰電荷。
用于以江河水作水源的自來水的處理絮凝劑,用量少、效果好、成本低,特別是和無機絮凝劑配合使用效果更好,它將成為治理長江、黃河及其它流域的自來水廠的高效絮凝劑。
陰離子聚丙烯酰胺在造紙工業中可用作紙張增強劑、助留劑、助濾劑,能極大的提高成紙質量,節約成本,提高造紙廠的生產能力。它可直接與無機鹽離子、纖維以及其它有機高分子發生靜電橋梁作用以達到增強紙張的物理強度, 減少纖維或填料的流失;加快濾水,起增強、助留、助濾作用,還可以用于白水的處理,同時,在脫墨過程中能起明顯的絮凝效果。
用于油田經學助劑,如粘土防膨劑,油田酸化用稠化劑。
用于纖維泥漿(石棉—水泥制品)中可使成型的石棉—水泥制品排水性得到改善,使石棉板坯料的強度提高; 在絕緣板中, 可提高添加劑和纖維的結合能力。
在采礦、選煤行業中可作礦山廢水、洗煤廢水的澄清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