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6年的冬天,關鍵字不是寒冷,而是霧霾。 如果說往年的霧霾只是集中在中國大陸的幾個典型地區,但是今年的霧霾可以說席卷了大半個中國。而預警,爆表等非常嚴重的字眼,在我們聽起來,都已經司空見慣。
中國的霧霾到了不得不治的地步,而不是聽天由命,把希望寄托在氣候上。我們可以看到政府已經加大了整治的力度,大批污染嚴重的企業工廠,都被限產甚至于停產。
鑄造企業受到的沖擊亦是如此。很多鑄造企業在霧霾肆虐的期間內,不得不限產或停產,企業老板們叫苦不迭。霧霾要治理,但是企業也要發展,這個矛盾應該如何解決呢?
鑄造廠產生的污染到底有嚴重? 鑄造業屬于高能耗、污染嚴重的行業,其耗能占機械工業總耗能的25%〜30%。鑄造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對環境污染最嚴重的是固體廢棄物和空氣污染。我國每生產1噸鑄件的三廢排放量是有的工業發達國家的10倍,根據統計,2013年我國鑄造行業排放污染物總量約為:粉塵220萬噸,廢氣450〜900億m3,廢砂5000萬噸,廢渣1300萬噸。
以上的各種數據已經完全反映出鑄造業的確會對環境帶來巨大的影響。那么當霧霾來臨的時候,限產停產的方式,也并不是長久之計,而且頗有因噎廢食的意味。
那么出路在哪里呢? “環境友善、青山綠水”是本屆中國政府的提出環保目標,所以我們發現,最近幾年,綠色鑄造的理念在行業內漸漸傳播開來。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方式向調整優化結構、注重效益環保、提升產業層次政策的轉變,鑄造行業的轉型跨越發展也勢在必然,基于循環經濟模式的綠色、環保、節能型鑄造企業將是今后的發展方向。
就拿鑄造業的下游領域鑄件的清理打磨來說,長久以來也是環境污染的重災區之一。人工打磨產生的粉塵,不但會對空氣產生污染,對水源、土地、人身健康都是一種潛在的威脅。那么為了改變這種發展困境,一些企業家們已經開始做出了生產方式的調整,將時下流行的智能科技因素引入到了生產當中。筆者近日在考察一些汽車鑄件制造廠商的時候,發現很多企業都在使用由大連譽洋工業智能有限公司生產研制的去人工自動化打磨設備。這種自動化打磨設備的設計充分體現了綠色環保的理念。整個打磨過程都在封閉的機床結構內完成,而且配備了先進的自動排屑系統,無需人工進行清理。因此打磨時產生的金屬粉塵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收集和處理,避免了對環境的破壞。
譽洋工業智能 GS-45智能打磨中心
譽洋工業智能 GS-45智能打磨中心
這種智能打磨設備,不僅僅體現了綠色鑄造的特點,而且在打磨效果和打磨效率上都遠遠超過了人工打磨。就拿打磨一件汽車排氣管來說,普通的人工打磨需要20分鐘的時間,而智能設備打磨僅僅需要2分鐘就可以搞定。
所以說,將自動化,智能化的打磨設備引入到鑄件的清理打磨中,可謂是一舉三得,省錢,高效,環保!所以,在講求可持續發展的今天,在企業的發展與自然環境的博弈中,如何尋找到雙方的平衡點,這無疑是一項舉足輕重的課題。因此,智能,高科技的引入,是一種必然的趨勢,也是唯一的解決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