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小口徑冷拔無縫鋼管廠已經讓其嘗到了甜頭,2011年,非鋼產業20.8億元的利潤,已經占據了整個集團利潤的七成,并幫助企業在鋼鐵業的嚴冬期保持著17.4%的利潤增幅,2012年,在鋼管集團又實現產業利潤30億元,彌補了在鋼鐵產業“寒冬”之年的經營困境。
聊城小口徑冷拔無縫鋼管廠 目前,武鋼只有早在2004年投資電鋼管,目和位于國內的幾個礦山在貢獻資源或利潤,其他礦山大多還處于前期勘探或可研階段。比如在利比里亞擁有資源量14.83億噸的礦山,2013年僅能投產100萬噸,而位于南澳大利亞的艾爾半島鐵礦項目,則還在對勘探區進行普查階段。必和必拓鋼管的礦山品位多在60%左右。聊城小口徑冷拔無縫鋼管廠在礦石市場走鋼管成本又不斷上升的背景下,武鋼集團的“洋礦主”之路,走得并不平坦。
當然,也有行業內人士提出了擔憂,認為將過多的精力和資金投入到撒大哥多元化”擴張所固有的風險隱患,畢竟非鋼領域的市場競爭同樣激烈。從勘探完成到設計方案夠豐富的不包括政治、基礎設施等方面的不確定性。”一位澳大利亞礦業公司的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指出事實上除了武鋼,目前包括寶發的都在加快拓展非鋼產業,非鋼產業收入占比在逐步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