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三道關隘,資源環境困局。中國鋼鐵業要走向新生,資源與環鋼管。中國鋼鐵業貢獻了全球45%左右的產量,卻鮮有影響世界鋼鐵鋼管性技術創新,這是中國鋼鐵業大而不強的典型癥狀。唯有技術創新,才是中國鋼鐵業發展擺脫資源和環境束縛的新支點。
制造與服務并重是鋼企的必然選擇
《中國經濟周刊》:面對這樣的行業困局,寶鋼將如何應對?
徐樂江:當下,鋼鐵企業所處的環鋼管寒之下,寶鋼已經踏上了“二次創業”的新征程。近年來,寶鋼一直在尋求突圍之道。
2010年,寶鋼制定了新一鋼管業的發展理念進行調整,“技術領先”、“服務先行”、“數字化”、“環境經營”、“產融結合”,成為寶鋼戰略發展的五個關鍵詞。當前,寶鋼正在編制2013—2018年發展規劃。
我們深入推進“從鋼鐵到材料、從制造到服務、從中國到全球”的企業轉型升級戰略。從“鋼鐵到材料”是未來寶鋼業務的外延擴展,也表明了我們對傳統鋼鐵業務的堅守態度。“從制造到服務”明確將寶鋼的未來定位于一個服務型企業。我們認為,鋼管服務并重的商業模式轉型是未來鋼鐵企業的必然選擇。而從“中國到全球”不僅僅是經營區域的拓展,更是經營視野的開闊。
《中國經濟周刊鋼管理方面,寶鋼做了哪些準備或具體工作?
徐樂江:過去鋼管制力,以精品做強市場引導力。在規模戰略的鋼管出了對單一的產量擴張的追求。我們聚焦“兩角一邊”(即長三角、珠三角和西北邊疆)的國內規劃布局,以可持續發展的眼光來落棋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