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鍍鋅工字鋼熱軋
工字鋼計算公式
截面高度 H
截面寬度 B
腹板厚度 Tw
翼緣厚度 Tf
交接圓弧半徑 Rw
RA=RB=P/2
Mc=Mmax=Pl/4
fc=fmax=Pl^3/48EI
θA=θB=Pl^2/16EI
符號意義及單位
P —— 集中載荷,N;
q —— 均布載荷,N;
R —— 支座反力,作用方向向上者為正,N;
M —— 彎矩,使截面上部受壓,下部受拉者為正,Nm;
Q —— 剪力,對鄰近截面所產生的力矩沿順時針方向者為正,N;
f —— 撓度,向下變位者為正,mm;
θ —— 轉角,順時針方向旋轉者為正,°;
E —— 彈性模量,Gpa;
I —— 截面的軸慣性矩,m^4;
ξ=x/l,ζ=x'/l,α=a/l,β=b/l,γ=c/l
從兩方面考慮:
第一,從梁的剪切應力考慮
第二,從彎曲正應力考慮。
從型鋼表中可以查到它的最大可用剪切強度T
Tmax=Q/Ib[BH^2/8-<(B-b)h^2>/8]
式中: Tmax為最大剪切強度。把可用剪切強度T代進去,可算出梁的最大承受載荷。
Q為均布載荷
I為工字鋼的截面慣矩可在型鋼表中查得(cm^4).
B為工字鋼截面的最大寬度。
b為工字鋼截面的最小寬度
h為工字鋼最小寬度截面的高度。
H為工字鋼最大寬度截面的高度
正應力的計算:
Ysigma=M/W
M=最大彎矩=載荷乘距離
W=抗彎模量。
設Ysigma=允許的最大應力,可得出載荷的最大值。
第五章
經過漫長的冬天和短暫的春天,荒涼的黃土高原又漸漸進入了它一年中最為美好的季節(jié)。
五月初,立夏前后,山野里的草木大部分都發(fā)芽出葉,連綿的山巒染上了一片片鮮綠嫩青。太陽開始有了熱力,暖洋洋地照耀著廣袤的大地。河流水泊清澈碧澄,映照出初夏的藍天和藍天上悠悠的白云彩。
一九八二年,整個黃土高原全部實行了生產責任制。這塊飽經滄桑的古老土地進入了它新的歷史時期。各種政權機構也由多年來一元化的革命委員會演變成了黨政分家的局面。縣以上重建了人大,和黨委、政府一起被俗稱為“三套班子”。舉世聞名的人民公社先后被鄉(xiāng)政府所取代。“革命”留下的許多遺產正逐漸在生活中銷聲匿跡。
雙水村在外觀上看不出有多大變化。山還是原來的山,人還是原來的人,東拉河依舊唱著它不倦的歌謠淌過這個平凡的村莊。
但是,雙水村的確不是原來的雙水村了,它的變化有的能感覺到,也有感覺不到的。一個最顯著的變化是,大部分人再不為吃飯而熬煎了。僅此一點,就不能不使人百感交集地喊道:天礙…如今,對大部分人家來說,玉米面饃已經成了家常便飯。有些門道的人家,不僅白面,就是大米也不再是什么稀罕之物。個別農戶的存糧,據本村一些觀察家估計,遠遠超過了舊社會老地主金光亮他爸。金家灣前二隊長金俊武就是其中之一。
需要提醒諸位的是,這一切變化都是在短短一兩年中發(fā)生的;要知道,我們曾幾十年鳴雷擊鼓搞農業(yè),也沒有能解決農民的吃飯問題……可是,隨之也出現了一些令人不安的情況。最突出的問題是大部分人缺錢花。
說實話,眼下人們對新政策是否久長,心中還存在著疑問。那么,趁現在手腳放活之時,趕快狠收幾年糧食!為了多打糧,大部分農民都對土地實行了掠奪式耕種。誰也不再給土地施有機肥料。過去,為了搶擔公社機關和縣城的公共廁所里的茅糞,常常釀成各地農民的武斗。現在,城里大小廁所的糞便都無人問津,公家不得不掏錢雇人清理。糧食要高產,當然上化肥最足勁!
可買化肥需要錢——一年兩料莊稼,得要多少化肥呀!當然,除過買化肥,還有許多用錢之處。一家一戶耕作,壞了農具要自己添置。牲畜不蹬勁需要換個好使役的,也需二三百元。另外,市場一開放,洪水一樣泛濫的各種東西也若人眼讒。旁的不說,石圪節(jié)街上一排排花花綠綠的時髦衣裳,兒女媳婦們趕集上會想買一身,你不給錢行嗎?錢啊!成了莊稼人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個字眼。為了買化肥,為了買牲畜農具,為了給兒女們買一兩身時新衣裳,為了象鄰居一樣添置一件新時代的小玩藝,莊稼人不得不又把囤里積攢下的糧食,扛到石圪節(jié)的自由市場上去賣掉……俗話說,這山望見那山高。的確,在農村,人們在剛吃飽飯之后,就又有點不滿足了。老百姓紛紛尋思,怎樣才能把日子過得紅火一些?這心理極其正常——追求更好的生活是人的本性。
對大部分農民來說,只要土地由自己耕種,多收獲一些糧食是不成問題的;這是祖?zhèn)鞯膶I(yè)和本領,他們信心十足。但要在土地之外再打點別的主意,那就不是什么容易事了。
但無論如何,只靠在石圪節(jié)上去賣一點糧食、土豆、旱煙葉,或靠一年出售一頭老婆喂養(yǎng)的肥豬,就想把光景日月過好,那實在是妄想!這一點收入,通常連化肥都買不回來!
芝麻鹽,黑豆醬,張三李四不一樣。農村也有個把踢飛腳的家伙,早已不靠土地吃飯了。他們做生意,跑買賣,搞副業(yè),人民幣在手里嘩嘩響,愛得眾人眼睛都紅了!
這雙水村出現的第一個能人就是孫少安。他已經用機器辦起了磚瓦窯,并且第一家在村里修整了一院新地方。緊接著,書記田福堂不甘人后跑到原西城里當起包工頭——只是因為兒女的急躁事加重了他的肺氣腫,最近才不得不咳嗽氣喘地回來了。副書記金俊山——他現在還兼任了村長——買了十幾只好山羊,和教書的兒子金成合伙喂養(yǎng),去年秋天就去石圪節(jié)的機關賣上了羊奶,據說收入很可觀。唉,說來說去,有能耐的人什么時候也有能耐!
瞧,現在雙水村又一個有能耐的人,竟然要挖塘養(yǎng)魚了!這人是大隊支委田海民。
三十五歲的田海民,在莊稼行里屬平庸之輩。多年來,他一直是大隊會計,很少出山勞動,靠撥拉算盤珠子,月月下來都是滿工,加之他岳父在米家鎮(zhèn)公私合營門市部賣貨,家底厚實,三五十塊錢的常支援地,媳婦銀花又出身于經營者家庭,很會計算,因此小兩口的光景一直在村里拔尖。
土地分開以后,雖說海民種莊稼不行,家道也沒有衰敗下來。但也沒什么發(fā)展。
孫少安等人的發(fā)跡其他人看見眼紅,海民兩口子也不例外。這對精明夫婦日夜思量,看能不能在土地之外另尋一條出路。他們有一千多塊存款——在農村是個了不起的數字!這些錢搞大事業(yè)不行,但弄個小打小鬧的資金還是足夠的。
當海民不知從什么地方搞回一本養(yǎng)魚的小冊子后,夫妻倆在燈下頭挨著頭直看了一夜。
他們立刻興奮地決定:得,干脆,挖個池塘養(yǎng)魚!
黃土高原山鄉(xiāng)圪嶗的農民,從來沒有吃魚的習慣——別說吃了,許多人連這玩藝兒見也沒見過。聽說海民兩口子要養(yǎng)魚,雙水村的人大為震驚。
哈呀,這小子看別人發(fā)了財,急得胡跳彈哩!魚?誰吃那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