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不等邊角鋼100*63*10現貨銷售
重慶角鋼角鋼產品直供國家重點特高壓工程
日前,6090噸Q235B、Q345B、Q420B角鋼產品在宣鋼成功下線。經檢驗,產品性能、表觀質量均滿足客戶要求,并直供“榆橫——濰坊1000 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主體工程”,進一步提升了宣鋼角鋼產品的市場影響力。
為 進一步加快企業發展,宣鋼緊盯市場需求,樹立“銷售保客戶、生產保銷售”的理念,加快營銷模式轉變,增進與高端客戶合作,提高產品知名度和競爭力。“榆橫 ——濰坊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是華北特高壓交直流主網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迄今為止輸電距離最長的特高壓交流工程,要求所用角鋼產品質 量高、性能優。在接到這一產品訂單后,宣鋼技術系統和生產單位通力配合,量體訂制了產品生產方案,優化和改進煉鋼、連鑄、軋鋼等生產環節的工藝技術,同時 加大質量檢驗力度,確保按客戶需求交貨。
第二十四章
田福軍終于回到原西縣來了。自從他把家搬到黃原后,一直沒功夫到這個他難以忘懷的地方走一趟。除過忙,他還有些說不出口的心理障礙。原西是他的家鄉,他又在這里工作了好幾年;要是他迫不及待或三一回五一回往這里跑,別人可能會說他鄉土觀念太重,親家鄉而疏它鄉。作為一個領導干部,也不能不顧及類似這些世俗輿論。從他到黃原地區上任以來,他幾乎已經跑完了全區所有的縣。在第一輪一般性視察中,他把原西縣排在最后一站。
一月以前,苗凱同志調到省紀律監察委員會任了常務副書記,他就接替老苗任了黃原地委書記;原地委副書記呼正文接替了他的行署專員職務。
現在,他處在地區“一把手”的位置上,拿他岳父徐國強的話說,“任務”更大了。
責任制推行一年多來,全區農村的狀況起了歷史性的大變化。一年的事實,就使許多原來頑固地反對改革的人,在公開場所閉住了他們的嘴巴。但是,持悲觀論調的仍然不乏其人——他們睜著眼睛不看責任制帶來的好處,只管繼續搖頭嘆息“社會主義已經不成體統了。”什么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不是一個美麗而空洞的口號,也不是意味著貧窮面前人人平等,要窮大家一樣窮;社會主義首先應該極大地發展生產力,以此證明自己比別的制度優越;否則,就無力對歷史作出回答!
田福軍不是理論家,他的認識是大半生實際工作的體驗所得。
當然,目前農村形勢的發展的確令人鼓舞,但出現的新問題也照樣是嚴峻的。他看到,責任制大包干后,農民的積極性空前地高漲,但是,基層干部似乎卻沒事可干了。縣上和公社,都彌漫著一種懶洋洋的氣息。這現象十分令人不安。田福軍在各縣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在不同地理環境中搞大面積“豐產方”的辦法——“豐產方”雖然土地還是一家一戶各種各的,但農民可以共同接受科學技術的指導和其它方面的幫助。這樣,所有的基層干部和農業方面的技術人員立即就被投入了進去。原來大集體時的四級科技網大包干后起不了作用,現在用這種新的形式指導農民科學種田,很受群眾歡迎。這是個一石二鳥的好辦法。田福軍在這方面進行了全區性規劃,光水稻在南面幾個縣就搞了七萬畝;按畝產六百斤計算,黃原將增加許多細糧。他想趕后年再擴大發展四萬畝!
這樣搞,國家就得在化肥和良種方面投點資了。盡管地區農辦主任和農業局長都跑斷腿積極張羅,但地區財政局長不想給錢。專員辦公會上,管財政的副專員也頂住了。最后,田福軍不得不“以權壓人”,才解決了問題;財政方面不痛快地撥出八十萬元來扶持這件事。
前幾天,田福軍到原東縣去,規劃明年在那里搞一個幾萬畝的“油菜方”。這件事落實后,他才轉到原西縣來,準備在這個縣的大馬河川搞一片“谷子方”。原西縣的大馬河川是傳統出產谷子的地方,但在農業學大寨運動中,原縣委書記馮世寬堅持讓這道川改種高粱,理由是高粱高產,并且說大寨的莊稼大部分種的都是高粱。其實,谷子也是高產作物,而且糧食品質要比高粱好——只是顏色不是“紅”的罷了。
原西縣的一把手現在成了張有智。原“一把手”李登云在幾個月前調到地區任了衛生局長。田福軍和李登云雖然有一層親戚關系,但因為潤葉和向前基本是分居狀態,因此他們兩家的來往也就幾乎很少了。田福軍為此而感到心里很不好受。現在,他盡管同情侄女不幸的婚姻,同時也感到對李登云一家人有種抱愧的心情。不管怎樣說,這一家人因為他的侄女,現在也很不幸。李登云兩口子就一個兒子,結果在婚姻上搞成這個樣子,他們很苦惱。按說,如果向前和潤葉是和睦夫妻,登云現在恐怕都抱上孫子了。登云不是一個胸懷開闊的人,為此他甚至工作都有點心灰意懶,不愿再擔當公務繁忙的縣委書記,而要求調到比較輕松的地區衛生局當局長。這個調動登云沒有找他,而是通過苗凱和馮世寬辦的。登云調到黃原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想把向前也調到黃原來開車;這樣,向前和潤葉同在一個城市,多接觸一下,或許能把關系調整好——再沒有其它辦法了。他們曾千方百計讓兒子和潤葉離婚,但這小子寧愿就這樣活受罪,也堅決不離婚。據說更使登云夫婦生氣的是,向前不知為什么還堅決不離開原西——眼下一家人扯成了三攤……李登云調走以后,按通常循序漸進的慣例,原“二把手”張有智接替了他的職務。
現在,原西縣當初的領導人中,老人手中只剩下有智和馬國雄兩個人了。田福軍和馮世寬調走時提拔起來的白明川和周文龍也離開了原西。明川很早就已調到黃原市任了副書記;周文龍在田福軍的幫助下進了省黨校的中青班。
田福軍到原西后,馬上發現這個縣的工作很不能令人滿意。他感覺張有智的精神狀態缺乏一種生氣。
這是為什么呢?
田福軍感到很納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