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青少年厭學問題現狀分析
厭學是青少年學習過程中一種常見現象,其主要表現是:抵觸學習,上課不能集中精力聽課。若老師強迫其學習,則有逆反心理,出現緊張、痛苦和焦慮情緒,甚至不學、混學、輟學。
青少年厭學包括焦慮、懷疑、恐懼和自卑四個階段。在焦慮階段,由于沒有實現預定的目標產生冷淡和焦慮意識,在學習上經歷多次失敗后,由于不能及時實現學習目標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懷疑。此后,隨著壓力持續,學生感受到學習上的明顯障礙,并開始真正懷疑自己的能力,從而產生恐懼心理,當這種心理無限蔓延又無法逃脫時,學生就會徹底喪失對學習的信心,產生自卑心理,從而出現種種厭學表現。
二、當前青少年厭學問題形成的原因
(一)青少年厭學的環境因素
(1)家庭環境
積極健康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成長的基礎及個體發展的關鍵。近年來,家庭教育中的一些新問題、新矛盾逐步顯現。
①家庭結構的影響。近年來,單親家庭的比例不斷上升,由于單親家庭存在“生活環境不穩定”、“教育功能欠缺”的問題,導致家長對孩子學習的管理力度不夠,致使許多學生學習習慣缺失嚴重。[1]
②教育期望值的影響。部分家長不顧孩子的素質、能力、興趣、愛好等,超越孩子自身的心理特點,設置不切實際的目標,易引起孩子煩躁不安,缺乏成就感和滿足感。[2]一男同學表示,家長對他期望很高,若成績偶爾不理想,就會受到嚴厲的批評。還經常拿自己同其他孩子做比較,說別人家的孩子更優秀。久而久之,產生了“破罐子破摔”心理。
③家庭氛圍的影響。父母不和,家庭戰爭不斷,打亂了孩子的正常生活規律,使孩子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逐漸由上課聽不進變為聽不懂,對學習失去了信心。[3]
2、學校環境
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教育功利化、目標化,直接導致的后果是:①長期的學習疲勞?,F有教育體制下,孩子從上幼兒園起就開始寫字、背書。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教育者不注重鼓勵孩子享受學習的過程,而是片面強調要取得好成績,導致孩子將學習與痛苦、壓迫建立鏈接。②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教學方式以題海戰術為主,考試次數頻繁,學生課業負擔壓力大,學習生活單調乏味。③“統一”的教學模式,很難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進行教學,很難因材施教。尤其是學習成績靠后的學生,很難跟上統一的學習進度。④個別教師素質不高,僅專注于對班內尖子生的培養,動不動就批評學習差的學生,甚至對他們挖苦、譏諷,挫傷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3、社會環境
近年來,多元價值觀碰撞下產生的“學習無用論”、避苦求樂意識,讓不少學生深受影響。一位中學生認為,自己每天不堪學習的重負,但某某明星只靠外在一樣成名了。長而以往,青少年的人生目標隨著學習壓力的增加及外界的誘惑而動搖。此外,不規范的文化、娛樂市場對青少年厭學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非法文化產品、非法網吧為學生提供baoli、baoli穢等不健康的娛樂內容,使不少學生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二)青少年厭學的方法論因素。
教育方法對孩子的學習態度也會產生重要影響。在專制型教養方式下,家長過度干預孩子,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到子女身上,導致子女對父母的遠離、敵對和叛逆。14歲的小昊說,自己上小學時成績優異。可上初中后,父母每晚都安排他去上補習班。這讓小昊十分反感,時間長了,開始厭倦學習。有的家長則是典型的“放養型”,對孩子的學習疏于管教,放任自流。
(三)青少年厭學的內在因素
學習的主體性在于自我,現階段大多數青少年對自我行為及目標的選擇存在缺陷。①缺乏學習動機。認為讀書是苦差事,讀書無大用,沒有讀書同樣可以賺錢生活。②興趣轉移。厭學的學生大多沉迷上網、游戲等。③缺乏成功感和自信心。一部分學生很少體驗到學習的快樂與成就感,對學習悲觀失望。④錯誤歸因及情感的負遷移。有的學生將自己學習成績不佳歸因為老師、教學方法等外部因素。更有學生由于對教師不滿,連同他任教的課程也會排斥。此外,缺乏吃苦耐勞精神,意志薄弱、遇到困難自暴自棄、注意力易受異性吸引、適應困難、生理缺陷等都會影響到學習興趣的培養。
慧騰成長教育學校
免費電話:400-600-2979 座機:0731/84137111
QQ:340132565 郵箱:340132565@qq.com
電話:18075705254 185-07312979
網址:http://www.hten168.com/
公司地址:湖南省長沙市八一路194-1瑞安大廈512室(省司法廳南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