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項目名稱:天然飲用礦泉水開發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二、項目建設規模及主要建設內容:
建設日加工50噸超慮過濾礦泉水生產線、重力微負壓灌裝生產線、CM-8y半自動吹瓶機、套標生產線、DP系列倒瓶殺菌生產線。
三、項目概述:
純天然飲用礦泉水以其天然保健、純正甘洌在飲用水市場上占有強勢地位,發展前景廣闊。通河縣地表水資源豐富,河流縱橫,泡澤星羅棋布,松花江流經縣境123公里,縣境內有大小河流27條,直接注入松花江的河流有16條,河網密度0.4公里/平方公里。通河縣礦泉水資源豐富,自涌泉遍布山林。礦泉水是地下巖石經地下水長期溶蝕孕育而形成,是品質優異的礦泉水,富含鈉、鈣、鎂、鉀、鋰、鍶等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PH值在7.0以上。經國土資源部哈爾濱礦產監督檢測中心在通河縣境內選址進行抽樣檢測,水質為鍶型弱堿性礦泉水,各項指標符合國家天然飲用水標準。
四、市場預測:
我國礦泉水產業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后,其產銷量發展較快。全國礦泉水產量自1990年的15萬噸(80余廠家)增加到1994年的93萬噸、1995年169萬噸(國家統計局資料)、1997年的194萬噸。
我國瓶裝水行業,經過前幾年的品牌大戰、水種(類)之爭、價格血拼之后漸漸步入成熟階段。水商之間為了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到銷售商的貨架和特價促銷等活動,除了大型瓶裝水企業為了適應飲用水市場的新形勢,將部分生產能力轉移到礦泉水方面,很少再有全新的品牌出現,其結果只能是價格競爭,造成整個行業利潤率一再下降,有數據顯示,2013年前三季度平均利潤率僅有3.85%。同時銷售商的利潤也很薄,完全靠增大銷量維持,一年中7月至9月這三個月幾乎完成全年銷量的70%以上。
五、技術支撐:
該項目引進最新飲用水生產技術---納濾技術,建設現代化應用誰建工程產基地,觀光式飲用礦泉水加工基地。
六、項目投資估算及來源:
本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其中:設備投資2000萬元,流動資金1000萬元。
七、盈利模式:
基地驅動模式。即企業自建生產基地,實施有效的生產監控與生產管理,制造優質、暢銷的產品,同時以產品驅動市場,以基地帶動企業運轉,依托自然環境優勢,制造“優質飲品”,以產促銷,協同發展,多方位促進企業運營。
八、預期投資效益:
該項目達產后,年可實現產值5000萬元,利潤3100萬元,稅金650萬元。
天熱飲用礦泉水開發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機構 北京中投信德國際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報告編制負責人郝東 156 2135 8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