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鋅廠里,每年的煙塵的排量是在8500t以上。我們在做這些處理的時候,采用的是讓氯轉入到溶液中,是溶液中的氯比鋅的含量高,在這個過程中對氯的含量是比較有要求的,可以使陽極出現腐蝕的現象。這樣的結果就是電鋅無法正常的進行下去,只有使用氯化亞銅脫氯才能很好的完成去除溶液中氯離子。
使用氯化亞銅的方法,就是在溶液中加入一價的銅離子,跟氯離子反應之后就會生成不溶性的氯化亞銅,之后我們可以使用固液分離的方法使氯化亞銅和溶液分離,這種脫氯離子的方法比較的好用。
但是在正常的濕性制鋅法中,會產生出銅渣,這種渣的主要成分的是氧化銅,還有一部分是銅泥。從熱力學的角度來看的話,銅的化學反應并不是很好,有很大的歧化反應趨勢,這是受到了銅的活性的影響,所以在這里我們使用的是硫酸銅和鋅粉反應,這反應生成的銅的活性是要比一般的銅要強的,這樣就能加快歧化反應了。
一價銅離子能和多種的粒子產生反應,它和氯離子的反應是受到了二價銅離子,鋅粉的量等影響,所以在使用這種方法之前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對每種影響做一次單因子的試驗,得出詳細的結果,然后再做脫氯反應。
硫酸銅(即二價銅離子)的添加量是影響到了脫氯的速率。這個實驗在硫酸銅低于理論上的添加量的時候我們很明顯的能看到脫氯率的升高是非常快的,但是添加量在140%左右的時候,脫氯率的增長幅度不是很大,在對于這個添加量之后,我們又能夠看到脫氯率在飛快的增加。
鋅粉的添加量也是在影響脫氯率的因素之一,在不斷的向溶液之中添加鋅粉后,你會看到的是脫氯率在一直的增長,但是到達一定的量的之后,反應明顯下降,最后反應是非常的緩慢的。但是我們進過研究是看出了這種方法的脫氯率的效果是很差的,因為它不能產生很多的一價銅離子所以致使反應變差,效果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