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聰明的人類在和自然漫長的相處過程中,總是不斷地探索追求。電磁波的發現使人類進入信息社會。微波技術的池現使通訊、廣播、電視等進入千家萬戶。微波能的應用,為人類提供了一種新的加熱方式,這種方式在工業、農業、化工、醫療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一是利用其熱力效應,如食品的加熱干燥、烹制、燒烤、膨化、農副土特產品的脫水、干燥,冷凍產品的“回溫”解凍等。一是利用其生物效應,如食品、液體飲料、藥材、農副產品的防霉、殺菌,白酒的醇化、催熟,中止發酵、育種等。
隨著人們生活的提高和改善,人們對液體食品,如各種飲料、營養保健品、調味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根據國家衛生和檢驗部門提供的材料表明:目前市場上行銷的各種液體食品有三分之二因含細菌超標而不合格。
面對液體食品的滅菌,通常采用傳統的高溫高壓、蒸煮,化學藥劑熏蒸或鉆60照射。高溫蒸煮會破壞食品的營養成份,改變食品的色、香、味;化學藥劑熏蒸和鉆60照射會對食品產生污染,遭到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禁止。采用微波能高新技術對液體殺菌是液體食品殺菌的理想選擇。
一、 微波殺菌原理
微波是頻率從300兆赫到300千兆赫的電磁波,其方向和大小隨時間作周期性變化。微波與物料直接相互作用,將超高頻電磁波轉化為熱能的過程即為微波加熱過程。水是強烈吸收微波的物質,物料中的水分子是極性分子,它在微波作用下,其極性取向隨著外電磁場的變化而變化,其速度可達每秒24億5千萬次。致使分子急劇磨擦、碰撞,使物料產生熱化和膨化等一系列物化過程而達到微波加熱目的。細菌是由水、蛋白質、核酸、碳水化學物、脂肪和無機物等復雜化合物構成的一種凝態介質。微波殺菌是微波的熱效應和生物效應作用結果。微波對細菌的熱效應是使蛋白質變性,使細菌失去營養、繁殖和生存的條件而死亡。微波對細菌的生物效應是微波電場改變細胞膜斷面的電位分布、影響細胞膜周圍電子和離子濃度,從而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能。細菌因此營養不良,不能正常新陳代謝,細菌結構功能紊亂,生長發育受到抑制而死亡。此外,決定細菌正常生長和穩定遺傳繁殖的核酸(RNA)和脫氧核糖核酸 (DNA),是由若干氫鍵緊密連接而成的卷曲形大分子。足夠強的微波場可以導致氫鍵松弛、斷裂和重組,從而誘發遺傳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畸變,甚至斷裂。微波滅菌正是利用了電磁場的熱效應和生物效應對生物的破壞作用。
、 微波殺菌特點1、 加熱迅速:無需熱傳遞過程,它能在瞬間穿透到被加熱物料中,穿透深度可達幾公分,甚至十幾公分,數秒到數分鐘就能把微波轉換為熱能。而傳統加熱方式不同,比如遠紅外加熱,只是表面加熱,滲透深度僅為微米數量級。
2、 低溫殺菌:由于微波殺菌是利用微波的熱效應和非熱效應兩方面作用的結果,所以比常規高溫殺菌具有溫度低、時間短的特點。常規高溫殺菌需要120~140℃的溫度,約一個小時的時問,如此高的溫度,如此長的時間,必使液體的營養成份受到破壞。而微波殺菌只需70—105℃的溫度,2到5分鐘的時間,不僅能達到常規高溫滅菌效果,而且能保持液體的營養成份,色、香、味不變。傳統的方法加熱果計殺菌,只能保持維生素C在46—50%,而用微波對果汁殺菌,可保持維生素C在60一90%。
3、 節能高效:由于微波直接作用于液體和細菌進行加熱殺菌,比傳統的加熱方式減少了加溫容器的傳導損失,故熱效率高。比遠紅外加熱節能三分之一以上。
4、 均勻徹底:傳統的加熱殺菌是通過加熱容器與液體的接觸 面按照對流和傳導的形式,由表及里滲透加熱,為保持食品風味,就要盡量縮短加熱時間,往往有的地方達不到殺菌溫度的要求而影響殺菌效果。而微波加熱是使液體里外同時加熱,加熱速度快,瞬間達到所需溫度,所以殺菌均勻徹底。
5、 工藝先進:只需控制微波功率和液體食品的流量,便可有效地控制殺菌溫度和效果。占地面積小,易操作,省勞力。
6、 安全無害:微波能被控制在金屬加熱室內和波導中工作,微波泄漏極少,符合國家標準,對人體無傷害,無放射性危害和粉塵污染,對食物和環境均不污染。
三、應用范圍
利用微波液體殺菌機可對各種飲料、營養保健品、調味品進行殺菌處理,殺菌溫度可達130℃(可調),處理量根據物料不同50-150kg/kw·h,處理過的食品完全達到國家衛生和檢測部門規定的指標,其大腸菌群、霉菌基本殺滅,殺滅腸道致病菌及致病性球菌。此外還可利用此設備進行酒類的老熟和崔陳處理,老熟處理的酒類相當于存放六個月,且更加醇香可口,品味顯著提高。
采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液體食品工藝,將為海內外食品工業的發展開拓一條嶄新的道路。微波能在液體食品殺菌上的應用是廣大商家和消費者的需求,也是科技發展與人類社會進步的需求。微波液體殺菌設備的應用也必將引領液體食品殺菌的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