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陜鼓節能承建的華北某鋼鐵企業重點技術改造項目——機前富氧系統正式投產運營。該系統通過核心技術創新,實現了生產能耗的大幅降低,每日可節電11萬度、每年節約電費近2000萬元。這不僅標志著該項目已成為用戶降本增效的“新引擎”,更是其踐行綠色、節能、環保發展理念的又一重要成果。
隨著我國“雙碳”目標的深入推進,鋼鐵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已不再是“選擇題”,而是關乎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答題”。錨定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陜鼓精準聚焦用戶需求,為用戶量身打造的機前富氧系統,通過技術革新優化了煉鐵主要工藝的能源利用效率,不但降低了氧氣輸送過程中的安全風險,而且更有利于高爐穩定順行。最關鍵的是,省去了原工藝中氧壓機的壓縮環節,從而實現能源消耗的實質性下降。

從技術方案走向現實生產,項目建設并非一帆風順。在實施過程中,要在極短的周期內,需要完成極具挑戰性的目標。特別是一段高達20米、總長近1700米的高空管道架設任務。該管線需橫跨鐵路專線及多座廠房區域,施工空間局促、安全標準嚴苛。項目經理蔣明帶領汪劍、劉旭陽、賈旭濤、魏建偉、李曉龍、王飛、范明華等團隊成員,通過反復實地勘查、持續優化方案,最終安全高效地完成全部安裝工作,保障了系統的順利落地。
建設期間,高溫、暴雨等不利天氣頻發,陜鼓團隊倒排工期,通過優化工序、錯峰作業,硬是把耽誤的時間搶了回來。大家都憋著一股勁,就是想讓項目早一天投產,早一天創效。

在團隊的不懈努力下,富氧系統成功投運,不僅優化了用戶高爐供氧工藝,為后續鋼鐵生產提質、降本、增效創造了有利條件;更實現了環保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生動詮釋了“綠色就是效益”的發展理念。
未來,陜鼓將繼續聚焦用戶需求,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不斷推出更多、更高效的節能環保解決方案,助力更多用戶邁向綠色、低碳、智能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為構建綠水青山的美麗中國貢獻陜鼓智慧與力量。
